赴新加坡“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报道初稿)(1988年6月底)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7月23日发布,第37054篇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信件(GRSZZL-XSXJ-375)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吕启祥写于1988年6月底的赴新加波“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报道初稿)全部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首次“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于1988年6月18-26日在新加坡举行,吕启祥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一份吕启祥起草写于6月底的新闻报道稿。
*************************
赴新加波“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或“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赴新加坡首展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八日至廿六日,“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在新加坡世界展览中心举行首次展出。这是继一九六三廿“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之后,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次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的展览。该展占地八百平方米,包括图片、图书、服饰、器用、灯品、大观园模型、民俗模型、工艺品、书画、饮馔以及大型文献系列片《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片等十一个部分。与展览会同步,进行了若干项有关《红楼梦》的学术文化交流和讲学活动。
此项活动由新加坡《联合早 晚报》及新加坡作协邀请, 由新加坡作协名誉会长周荫南、同乐鱼翅酒家总经理周家萌先生父子和康利有限公司经理谢清得先生赞助并作了大量组织工作,周家萌先生担任此次展出得总策划。我方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组团,由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担任团长,该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胡文彬任副团长,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总监制戴临风任顾问,编剧周岭任总设计, 红学家邓云乡、吕启祥,《红楼梦》电视剧主要演员欧阳奋强(饰贾宝玉)、陈晓旭(饰林黛玉)、邓婕(饰王熙凤)、
张莉(饰薛宝钗)等人参加了展出团,全团由红学家、书画家、美工师、服装师、摄影师、烹饪师及电视剧主要演员共二十四人组成。在展出期间红学家及演员每日与观众举行对话会。六月十六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红学研讨会,由冯其庸、邓云乡、吕启祥、胡文彬、周岭五位红学家主讲,讲演获得了听众的高度评价。六月廿六日,在报业中心举行了与读者见面及报告会。主讲人有冯其庸、胡文彬、王清风、风雷等人,听众达五六百人。
此次展出参观者达到 人次,各项活动均获成功。代表团受到了新加坡政府何家良的接见。新加坡佛教领袖宏船法师认真参观了展览,会后还宴请全体团员并赠送鎏金铜佛像一尊。整个活动在新加坡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为中新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此次展出得到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北京大观园、苏州民俗博物馆、扬州市外办、辽阳文管会、改天您泥人张研究所及多位书画家的支持、提供展品。展览的成功,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也为中国与友好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经验。此次展览在新加坡首展后于同年八月在北京大观园举行了汇报展出。
首次“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于1988年6月18-26日在新加坡举行,吕启祥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一份吕启祥起草写于6月底的新闻报道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9499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