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启祥文 故友薛瑞生 打印二稿版(2000.7.1)
黄安年文 黄安年发布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4月24日(第36365篇)
吕启祥文《故友薛瑞生》写于2020年6月30日载《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245-246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年9月版)。
吕启祥记事本记叙《故友薛瑞生》情况
2020年六月三十日 周二 晴
昨薛瑞生病逝 今找出赠著及来信成短文。
2020年七月一日 周三
《故友薛瑞生》安打印增补后发, 伟科摘引征我同意。
【黄安年按:博文2020.7.1 11:52发给孙伟科
2020.7.11 15:02-15;05 孙伟科给黄安年微信
对己严苛和淡泊名利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方面。薛瑞生的低调就是这样。他褪去光环,没有那些时下常见的一串职衔、称号、荣誉,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学术地位。
就红学而言,是他最早倾心用力、结出硕果的领域,红学不会忘记他。薛瑞生是一辈人的优秀代表,但愿红学界能认识和铭记他的成就和影响。
黄老师、吕老师:我们摘了您博客中间上面一段话,并且用这段话,我们发给了西北大学文学院薛老治丧专用信箱中,请示征得您的同意!请示下
2020.7.1 15:05-15;12 黄安年致孙伟科微信
好的 老吕
黄安年的记事本
2020年7月1日,农历鼠年五月十一日,星期三, 北京31晴
发吕文 故友薛瑞生
孙伟科来微信谈报道引吕文
这里发布的是吕启祥2020年7月1日撰写《故友薛瑞生》的打印二稿版照片2张字迹清晰可辨,有兴趣的网友请耐心察看
1
2
***************************
故友薛瑞生
已有 3418 次阅读 2020-7-1 10:41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故友薛瑞生
故友薛瑞生
授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7月1日发布(第25239篇)
很久没有薛瑞生的讯息了,他是西北大学的教授,终身在教育学术土地上默默耕耘,一个诚朴、执着、坚韧的学人面影和带陕西味的声口始终萦回在我心中。昨天(29日)传来他病故的消息,陡然又增加了故交零落的萧索之感。
几十年来,他赠过我多种著作,从书架上比较易找的地方一下子翻出来四种:《红楼采珠》(1986)、《〈红楼梦〉谫论》(1998)、《东坡词编年笺证》(1998)、《乐章集校注》(1995),还有关于李清照的一时找不到。每本都有他签送手迹。上举前两种是红学方面的,红学以外主要是宋词的叠集整理,其中东坡词的编年笺证一书体量尤大,有八百多页,考订详实,功力深湛,繁体直排,精装宜藏。(见照片)
薛瑞生教授研读《红楼梦》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他任教高校为77届学生开讲《红楼梦》专题课,其中许多章节在刊物上发表过,这教课的讲义和文章就集结成《红楼采珠》一书,在学界开启先河,影响广泛,以致脱销。八九十年代是他教学科研最忙碌的时光,也是成果丰硕的时段。我们因学相识相交,不仅见面,也有书信往返。
我向来没有留信的习惯,师友信件多已流失,仅偶有“漏网”幸存者。在这幸存少量信函中,竞有薛瑞生的两封(见照片),真难得也。
薛兄书信惯于竖行,行文有古风,诉说他从晨五点到夜十点的“玩命”文字生涯,如驴上磨,不得稍息。信中以他的方式对我谬奖有加,说“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属余杭”,盖因我籍属余姚,故学有渊源,这实在是误解,只能看作对我的鼓励。倒是信中有一件事,信中叙及颇详,使我的记忆复活,那就是我曽为他向郭预衡先生请求题签,他收到了郭先生寄去的“唐宋八大家文抄校注”和“东坡词编年笺证”两书的题签墨宝;还特别提到此前有件令他“愧怍非常”的事,郭先生所题“乐章集”书签竟未用,是“店大欺客”所致,这次“如他们再不用郭先生的题签,我宁肯不出。”
这里活画出了一个倔强的学人形象。前文提及东坡词是一本倾注了极大心血近千页的学术著作,“宁肯不出”真是掷地有声。薛兄对郭先生的愧怍之情和敬重之心由此可见。郭先生是爱才的,对薛兄有学问上的重要指点和深度沟通。郭先生任教北师大,是我的老师,记得“乐章集”的题签先前也是我去求取的,由于在名牌出版社出书,用何题签并非薛瑞生能做主,他的愧疚和无奈,他对郭师的敬重和对墨宝的的珍惜,在致我个人信件中真切地表露了出来。从这件往事可以见出薛瑞生教授为学为人的而一个侧影。
对己严苛和淡泊名利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方面。薛瑞生的低调就是这样。他褪去光环,没有那些时下常见的一串职衔、称号、荣誉,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学术地位。
就红学而言,他早就辞却了一切,不图虚名;然而红学是他最早倾心用力结出硕果的领域,红学不会忘记他。
对于自己,严格到近乎苛刻,有“不须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他也盼“卸磨”,但说退休后“却没有‘刑满释放’的轻松感”,还有两本书稿压着待“玩命”,语出幽默、沉重可感。
学术从来就是长途跋涉,一代接着一代。薛瑞生是一辈人的优秀代表,但愿红学界能认识和铭记他的成就和影响。
写于2020年6月30日
照片16张中前12张是四本书的书影,后四张是两封信的影印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4017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