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田纳西、肯塔基行【2003.09.04记事本】
黄安年文黄年的博客/2025年3月29日发布(第36212篇)
【个人所藏资料-个人日记GRSZZL-GRRJ663篇】
2003年9月4日(纽约时间),星期四(农历八月初四日),晴,温度Dayton地区;来美后第97天
6:30早点
7:45离开
Oak Range
经Lab, Y-12 Site
问路
Information center
09:15—10:40能源博物馆
10:50—11:05国际友谊钟
在参观美国能源科学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Science & Energy)后,袁太太发兴要寻找附近的国际友谊钟(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Bell),但是问了一些路人,均不知它在何处,后来在警察局附近得知原来就在博物馆的后面很近的地方,一位开车巡逻的警车并自告奋勇开车带领我们到那里,警察不知我们为何要参观这个地方,因为很少有人专门来这里参观,他还以为我们是日本人。
到了那里我们才知道在公园路边有一个纪念厅,亭子中挂着一口不大不小的钟,上面写着国际友谊钟,是一些日本和平主义人士为纪念1945年8月6日本广岛和8月9日长琦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而死亡的人们而专门在原子弹试验地建立的。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和思路显然让人们记住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同时也从侧面含蓄地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试验原子弹具有非正义性。记得2000年我们参观联合国总部时也注意到大厅里专门陈列广岛手原子弹袭击的残骸,同样含蓄告诉人们日本是受害者。然而加害人是谁呢,他们却从来不提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天皇的。
Melton Lake
11:45分发电厂Clanton
12:45分Norris Dam
13:20分进入肯塔基州界
14:15分吃完肯塔基鸡
15:42分到达Lexington
16:05分Henry Clay Home
见Tranyluliver University, 1780年建立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Kentucky Libraries)即William T. Young图书馆,集中收藏人文和社会科学及生命科学的图书资料。(500 South Limestone , Lexington, Kentucky, 40506-0456)(www.uky.edu/Libraries)图书馆正面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碗型草场,极其壮观。该校图书馆还有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er, Architecture Library, Chemistry-Physics Library, Distance Learning Library Service, Education Library, Engineering Library, Equine Information Center, Fine Arts Library, Geological Sciences Library and Map Collection,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and Research Collections/King Storage Retrieval, Kentucky Transportation Center Library, King Storage Retrieval, Law Library, Lexington Community College Learning Resource Center, Map Collection, Mathematical Sciences Library, Medical Center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等。我们仔细参观了主图书馆中的中文藏书、历史藏书及杂志,发现这里的中文图书也有一些,美国历史文献包括近代时期的国会档案均有收藏。这里的图书馆设计颇具特色,树库除了特藏树外,均全部开架,而且图书书架间的距离较宽,有利于读者查找,书架旁有不少阅读桌,方便读者就地阅读,这些阅读地点均有较好的自然采光,书架上很少有副本书,而且所有树库全部贯通,给读者以极大方便。此外开放时间长。主图书馆共五层,开放图书陈列呈六方形,由自母排列,查找方便。
遇哈尔滨大学生
沿百老汇大道,过一所大学(Transylvania University)
去Blue Glass
5:42—18:10分到国家种马中心和公园,120出口,兰草
19:20分过俄亥俄大桥
去辛辛那提中国餐馆
回到家已经10:16分
10:25分给Z&Y通电话,报平安
12:00睡觉
参见黄安年《曼哈顿工程和田纳西工程》《肯塔基良马中心参观记》载《美国纪行—一个 中国学者的美国生活》第141-14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7983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