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本科教学巡视的总结和建议

已有 844 次阅读 2023-6-6 08:40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科教学巡视的总结和建议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07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6月6日发布(第32783篇)

【说明:自19984月起,我受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聘任为学校本科教学巡视员,这三份报告,分别是对于1997-1998学年第二学期,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前一个半月,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的简要总结。第一份报告发表时有所删节。】

 

                             

承蒙厚爱,委以“苦差”,深感力不从心,我深知提高教学质量非一日之举,非得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和坚持不懈的革新不可,因为不少问题并非教师个人行为所能解决的,它涉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变更、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组织的完善、教学环境的保障等等。

现将听课情况报告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报告如下:

    总的感觉是所听的这些课程,教师的讲授都较认真,有较好的教学思路和效果。(详见当时的听课记录)但是有些普遍性问题却并非一两位教师的个人所为,它涉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变更、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组织的完善、教学环境的保障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显然超出了我作为本科教学巡视员的职责范围之内。好在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正确与否、采纳与否,只供咨询而已。以下的思考是就听了历史系的课程,联系我平时的感受而发的议论:

    . 新一轮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专门建议中已经谈及,这里要说的是,我感到现在改革的迫切性更强了。试想改革开放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间的变化用“巨大”两个字来形容是很不够的,面向跨世纪的竞争对历史专门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自然会更高,特别是在更加符合在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全球性的要求上,应该在教学课程体系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然而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和指导思想仍然差不多基本上是20年前的思路。(关于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杨共乐同志最近发表在1998年第3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以教改求发展 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文章中,该文堪称历史系教改的经验总结和意在推广之举,毋庸置疑,师大历史系的教改的确成绩斐然,然而整个说来,我以为文章的指导思想似乎起点较低,创新之意不足),就是说,直到跨世纪的今天,还赖以近20年前的思路是不够的。何况从历史上来看,早在68年前,我国的大学历史系课程计划中已有这种类似的思路,而且其中有的是目前我们尚未企及的,难道对此我们不感到脸红吗?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我们现行改革成绩尤其是白寿彝先生倡导之意,而是说,我们似乎要搞清楚白先生的最可贵之处不仅在提出改革任务,而且在于强调这种改革的连续性和不断创新,而不是固守包括他自己倡导的已有成果(我在前已向领导提交的1995年一次白先生约我专谈历史教学改革问题的报告中已可证明),我们不仅要注意历史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前瞻效应,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思路。(参见本月中旬,我交给学校社科处的一份发表在193012月《史学》创刊号上的《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课程规则说明书》,细加比较,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任务艰巨

    我听过的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已进行过重要的改进和调整,并且已经公开出版了自编的新教材,但是似乎不应就此满足。以两门现代史而论,就学术性和现实性来说,都是还大有改进的余地。在这方面,无疑应给予教师以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教师的学术创新。例如,世界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的教学安排,在学时上都是每学期4节,而就内容来说,当代部分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现代部分,这个问题甚至在10年前还没有遇到,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当代部分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独具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如何适应?

   

.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问题

整个说来,目前的教授方法加强了启发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工具)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也在方法上有所改进(如现代史教师组织学生课外看有关录像,组织学生通过电脑自己动手编制论文资料目录)。但是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工具和媒介方面,历史系的显得步伐还不够快,当然比起两年前历史系还没有电脑室来说要好;六年前,教师讲课时只不过要求使用一下系里的打印机以便教师为了学生有上课用的参考书目而自编和录好的软盘提供一个打印机会,还言明费用出自自己的教学经费,这个起码的要求(本来应该是系里应该主动服务的事)竟遭到系主管行政的主任拒绝,和那时比起来,现在也强得不知多少倍了,因为当时拒绝的理由竟是:“如果给你打印了,别的教师没有,不是不公平吗?”,他竟建议“你不能让学生自己抄吗”?看看目前景山学校的现代手段化教学,再注意到美国的中学生将在21世纪来到时,可以在教室里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同世界各地对话。我们将怎么办,我们还能安心或醉心于“爬行”吗?

 

    . 课程教学安排的全面协调

说实在的我们现在的“折合学分制”和真正的学分制还有着质的区别,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学分制,从这个意义上,还没有和国际接上轨,70年前相比也有一定差距。现在的课程,听课的学生几乎清一色是的本系同年级同学,没有和其他年级同学、其他系的同学、其他校的同学的同堂交流,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而其原因是,没有一个全校统一编制的课程表,其实作到这点并不难,因为目前电脑编制课程表已无障碍。有了全校统一编制的课程表(其中规定各种听课和选课的基本要求)就为真正的学分制提供了实施的基本条件。设想一旦能在两个半月前,编制出一份供新学期使用的权威性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计划,这将是北京师大走向真正学分制的新起点。

 

    . 如何解决困扰高校几十年的上午三四级课问题

    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从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从校长到处长在频繁的出国访问中,都发现这个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存在。但是谁也没有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中来切实解决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因为每到安排上午第三四节课时,讲到11:30已经是很识相的了,否则会发生课堂上的不安宁现象,因为人们不能吃不到热饭,也无意改变吃饭的“生物钟”。然而,日复一日,如果作一个简单统计,这类课程每次损失15分钟,每天如果按上7节课计算,每节50分钟,共350分钟,但实际上只上了335分钟,少了15分钟,占0.957,1%的时间,如果每周5,每学期20周计算,则每学期总共少了1500分钟,30个学时!一个学生四年间总共少学了240个学时! 这个数字难道不值得重视吗!如何解决,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来协调,靠过去下死命令不准提前下课解决不了问题!

                                        1998626

 

                            

    自本学期开学以来近一个半月时间里,已经听课15次,约30学时,15门不同类型的课程(基础、选修、公共),含历史、经济、哲学、教育四系,而主要是听历史系的课程(11)。本报告对于成绩和经验方面从略,这是要特别说明的。

    1. 对于学校的巡视听课制度将对确保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无论是青年教师或中年教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相当“在乎”。有的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还专门征求意见。有的说自己任教10多年来没有人听过自己的课,每讲课靠自觉,也有些“疲了”。这种情况说明,讲好每一门课和每一次课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要强调讲好每一堂课,有了这一条,教师就不怕随机检查。附带提及有的教师要求学校当局要派人巡视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研究生院的高度关注,因为那些课程基本上是无人现场监督的局面。

    2. 文科教学手段的改进是当务之急。对比我40多年前在师大上大学时所学课程,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基本上没有重要变化。如世界古代史,44年前给我上课的是罗志甫教授和刘家和助教, 那时已经用幻灯进行教学,而现在讲课时,对这一点有时还未加注意(教师说,幻灯机坏了)。系里有投影仪,但迄今没有人用。用多媒体教学的尚没有(在我听的课程中)。大教室的扩音器设备老化,严重制约教学效果(用胸带扩音器的只有一人),多数情况下,后排听不清,提问和答问的效果往往受到影响。

    3. 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第三节提前下课的情况相当严重,已成普遍定势,难以改善,这个问题反映了学校的综合治理水平,如果没有校长们的从我抓起、从“小事”抓起、从实事抓起的精神,大概难以纠正这几十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而这在美国早已不是问题,在现在的清华大学等校也不是大问题。

    4. 公共课学生缺课现象相当普遍, 教师难以逐一点名检查,每月的月报课堂纪律情况形同虚设,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如何减少、防止、杜绝旷课情况似需有切实可行措施。公共课涉及学校和系的重视,以及如何改进公共课教学及管理等问题。附带提到,这些公共教室往往相当的脏,属于需要加强环卫力度的教室。

    5. 从开学最初的课程所听情况来看,在导言时应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参考书、考试等作明确交待。顺便提及规定开学两周内可以随意试听的办法不一定可取。而且系里的成绩排名不仅要将公共课成绩统计在内,而且应采取中位相对成绩统计法,这样不致造成学生专选那些容易取得高分成绩的课程。

    6. 某些选修课程的设立和内容涉及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这个问题不属于这次听课重点考查范围,但是在听课中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个问题。如历史系开设韩国当代史,从课程计划安排来看,显然以韩国问题研究为妥,因为即使美国也美育哦开设美国当代史,但是从缺少选修课程来说,开设韩国当代史也在情理之中。整个说来从课表看有的系可供学生选修课程不多(附带提及教务处印制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表,1998-1999学年上学期)中有关必修和选修多多项与实际不符),历史系的选修课程大幅度减少,这种情况反映了教师交替中的断层现象,需要通过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和“课程资源共亨”的途径来解决。具体说来建议:

    第一,尽快编制全球统一的大课表,分别不同课程类型(含公共、基础、专修、必修、选修、硕士研究生课、博士研究生课等)排出统一课表,规定学生选课条件,使得学生便于在全校的课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和课程资源。这个问题在美国早已如此,值得借鉴,它是真正走向学分制的重要一环。

    第二, 开设不同类型、课时和学分的选修课程。

    第三,学校专设一笔经费用于聘任退休教师和校外教师开设选修课程的报酬开支。

   7. 提倡教师讲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我们不应要求每个教师的风格雷同,而应倡导多样化,讲初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如有的教师讲课不用讲稿,我们衡量的标准不是他有无讲稿,而是他的教学实际效果,这类问题,似应给予教师更多的主动权。

                                   19981014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本科教学巡视组的职责精神,巡视组成员应“深入教学课堂听课,了解和检查本科教学情况,研究和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作为文科的教学巡视员,我基本上完成了本学期的任务。从开学第一天起的199892日到12月中,共听课2958节课(其后因患感冒和集中准备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美国经济史》录像课程及参加中美建交20周年学术讨论会等原因而没有听12月中到1月初的课程)。在所听的上述课程中,属于公共课程的有心理学、哲学、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等5门;属于历史系的基本课和选修课程共17门;属于哲学、经济、教育、中文系的课程6门。主要是系统地听了历史系本科的课程,同时兼听部分的公共课程和文科的相关课程。所听授课教师从副校长到刚上讲台的年轻博士生都有,基本上涵盖了目前的教学状况,所有这些听课均有记录并经整理以电脑打印出来。19981014日,在听完15节课后还专门写了一份《关于1998年学年第一学期听课情况的第一次报告》给教务处。在修订文科教学计划过程中,为全校公共课必修课的结构比例和课程设置、全校公共选修课、编制全校课程表等三个问题,还向教务处和谢维和校长提出了一份书面建议。

 

二· 对教学巡视的评估

我参加教学巡视已近两个学期,深感对于教学巡视的评估本身需要作一个评估。我以为这里有一个真正要解决问题的评估还是走过场式评估的问题。如果真评估就要真正解决或逐步解决实际问题,以期真正达到学校党政联系会议决定成立本科教学巡视组的初宗。而如果流于形式,这样既达不到既定目的,又可能在实际上造成某种假象,从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从经济上说学校支付巡视费用的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从精力上说,对于巡视员和学校有关部门方面都将会带来某些负担。

    客观地说,教学巡视制度的推行将对确保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我在19981014日的《报告》中提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无论是青年教师或中年教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相当‘在乎’。有的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还专门征求意见。有的说自己任教10多年来没有人听过自己的课,每讲课靠自觉,也有些“疲了”。这种情况说明,讲好每一门课和每一次课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要强调讲好每一堂课,有了这一条,教师就不怕随机检查。附带提及有的教师要求学校当局要派人巡视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研究生院的高度关注,因为那些课程基本上是无人现场监督的局面。”事实上,如果这种巡视涉及到实际评估学校的教学状况,或者涉及对于教师特聘而进行真实评估,那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如果是为了应付,则其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例如上级单位在去年11月的某个星期四对于我校的各系普遍听课,绝非是真正的“随机”,很多人觉得校方某些部门对这次“随机”如临大敌,精心设计,以度难关。尽管如此,事后仍一如既往,但并无改进的起色,从而对巡视的真实效果产生了怀疑。

从领导工作的角度讲,我们的巡视组对于教学工作能够起的作用,只有两条,一条是:“听课记录及结果,将作为学校教学评估的内容之一,并集中整理后由学校向各系反映。”这一点的落实情况不取决于巡视员而取决于教务主管部门。另一条是:“校领导直接听取专家意见”。对于这一条明显取决于“校领导”,但是自巡视组成立至今,校领导只有与专家们两次短促见面,总共时间算起来没有超过两个多小时。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巡视组的作用和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和校长的重视程度相联系的(不仅是主管校长,而且包括正校长)。学校关于巡视组的规定并没有要求校长或教务部门对于巡视组提出的建议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说,相对于巡视组建议的答复也属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巡视组处于看似必要实际上并不重要的地位。

 

三· 对教学改进的建议

教学中的问题反映了整个学校机制的运行,绝不只是教务部门或分管教学校长的事,教学工作的改进反映了学校是否真正转入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人才的轨道,教务部门、总务部门、政治工作部门需要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为了切实改进教学,我建议学校当局在1999年内切实许诺做到几件实事,做不到可以创造条件明年办到。把这些实事公之于众,到年终时不仅有关部门需要述职,而且要由全校师生来考核(例如采取民意测验方式)。这些实事这里不妨举例说明:

1.切实制止提前下课风

    多年以来,我校上午第四节课及下午第三节课提前下课已成惯例。我在1998626日给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的信中提到:如果作一个简单统计,这类课程每次损失15分钟,每天如果按上7节课计算,每节50分钟,共350分钟,但实际上只上了335分钟,少了15分钟,占0.957,1%的时间,如果每周5,每学期20周计算,则每学期总共少了1500分钟,30个学时!一个学生四年间总共少学了240个学时! 这个数字难道不值得重视吗!如何解决,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来协调,靠过去下死命令不准提前下课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又是半年过去了,依然如果,既然问题没有解决,还得旧事重提。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谓几十年来积重难返,它反映了我校的综合治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问题表现在教师不得已提前下课上,问题从根本上说发生在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上。如果不能限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有关领导是否应当自责,至少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领取特殊补贴,而且还应该有勇气自动停发有关部门奖金才是。这样才真正起到奖罚分明的作用。

 

2.印制供全体师生使用的统一课程表

我在19981014日《报告》中提出建议:“尽快编制全校统一的大课表,分别不同课程类型(含公共、基础、专修、必修、选修、硕士研究生课、博士研究生课等)排出统一课表,规定学生选课条件,使得学生便于在全校的课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和课程资源。”在19981117日的信中,我进一步阐述这一意见说:“为了加强全校性课程的监管,与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相适应,和全校本科课程、硕士生研究生课程、博士研究生、其他专业学生课程相衔接,建议学校采取切实措施,编制全校课程代号系统和全校校历和课程表,将各类所有课程编入代号和全校中,一旦全校所有课程代号化和编制完成全校统一课程表,这样有利于真正实施学分制,做到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优势,实行各系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将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本科生、研究生‘一条龙’教学,从而使全校教师和学生相得益彰。作为第一步,可以由学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以至成人教学部门联合编制确定课程代号系统,在这次本科教学制定中在课程前加上代码,以便为统一课表创造条件。”我以为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一下子全部实施,不妨首先从本科生开始,但是从全校来看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来排定和印制及实施全校统一的课程表。

 

3.大力加强文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目前文科教学手段的老化和现代化条件太差与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相距太远,有的课程教学手段和40年前区别不大。为此在硬件配备上要加大力度,在软件要求上也应对各系所和教师有明确的要求。如配备运用多媒体教室的落实、所有较大教室应配备无绳扩音设备、各系网络中心有明确的自制教学软件指标等。为了鼓励和推动教师尽快掌握和使用电脑于教学工作中,建议采取必要的奖励手段。

 

4.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质量

    目前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偏高,课程设置的内容又有较多的重复,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指导力量薄弱,教学管理职责不甚清晰,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建议学校党委、有关系所和教务部门协同研究几项改进和加强的具体措施。

 

5.让更多的本科生达到四级和六级外语考试水平

    这历来是困扰师大师生一个难题,虽然教师尽责,学生尽心,但是四、六级过关率仍不理想,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同样需要有关部门协同研究解决。

 

6.鼓励有经验教师多开基础课和选修课

目前文科教师对于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投入力度和科研投入相比差距明显;某些教师对科研和教学关系的有机协调不当;某些系选修课的开设呈现数量和质量滑坡趋势;学校特聘部分基础课教师的举措,迄今未见明显成效,反而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对于鼓励一些富有经验的退休教师重返教学岗位的措施缺乏吸引力,从而造成可贵的教学和人力资源流失。这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无影响,建议在这方面学校有关当局要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对现行的按比例特聘部分基础课教师的做法,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形成明显反差,应有改进办法;返聘教师劳逸不均且报酬偏低(返聘费低于大楼值班员)应有新的方案。对于学校已经聘任的主讲教师无疑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应过多过死地进行限制,但是目前确实有个别教师备课不认真、讲课不大负责的情况。有些基本要求是主讲教师应当做到的。如文科课程应有较具体的授课计划并向学生公布、应有教材或基本参考书,改动较大的课程应有教学大纲、应有本课程的基本参考书目,对于基础课程如此,对于选修课程也不例外。即使在自由讲学风盛行的西方国家提出这些基本要求也不过分。目前不按计划讲学的情况较为严重,对于教学质量不无影响。

 

7.明确规定校系领导听课制度

    巡视员听课代替不了校系领导的听课,如果有了巡视员而减少了校系领导的听课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听课远比巡视员重要。建议重新规定校系领导听课的次数和要求及考核方法,以确保听课质量和效果。

此外,还有严格考试考查制度;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管理;严格毕业论文的规范程序;目前使用的良化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弊端需要改进等问题,这里不逐一例举。

  

 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涉及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而且关系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革新。这些问题已经不属于巡视组工作范围之内的事了,我衷心期望学校在这方面迈出决定性的改革步伐!

                                 19991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390694.html

上一篇:1999-2000年辑光盘中历史教学专题目录
下一篇:关于建立历史信息库建议的说明(1995.2.20)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