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网络流行词)引发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10月17日发布(第28596篇)
2000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内卷”,在科学网一度引发热议,其中陈德旺先生的《内卷与躺平的辩证关系分析》( 精选已有 8825 次阅读 2021-6-24 16:00 )最受关注。该博文说:“内卷和躺平是目前网络的2个热词,受到无数人热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古至今都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词而已。在高等教育与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人才培育的速度和行业发展变化速度大大增加,人们才对这两种现象有了更深刻印象和切身体会。我认为内卷和躺平的辩证关系有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竞争加剧,内卷开始;阶段2:内卷加剧,躺平开始;阶段3:躺平增多,内卷减弱;阶段4:内卷较弱,人员涌入,回到阶段1。”(http://wap.sciencenet.cn/blog-57940-1292560.html)
我对网络新词的流行历来反应迟钝滞后,但见《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纸媒也在显赫位置吸引大众眼球,也来普及一下常识,不过我以为现在年轻人阅读纸媒新闻的少之又少。我虽然尚不明引领新潮的各色社会名嘴们的网络语言,但是大体清楚,并非那么深奥神秘,基本上是旧瓶转装新醋。犹如同行业、同领域的市场自由竞争关系,处于劣势必将被淘汰或则自动退出,自由竞争到一定阶段和时机将被各类垄断所主导,于是出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间的交替使用的各种形态或曰模式的新的竞争关系,推动自由无序竞争向相对良性竞争发展,总之,竞争(含良性和恶性)基本上是主流。不同时期的流行语可能不断翻新,但其内涵大体不变。对于我这样的高龄老人来说,你怎么改换门庭,千变万换,我还是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
内卷 (网络流行词)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3]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6]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2] 。
据2021年8月25日百度指数数据分析平台显示,“内卷”的整体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6999、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4886、最高峰值为88726(2021年5月31日) [8]
中文名
内卷
外文名
involution
含 义
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拼 音
nèi juǎn
属 性
学术用语、网络流行语
语 法
主语、谓语、宾语
词 性
名词、动词
目录
1. 1 词语来源
2. 2 流行背景
3. 3 词语应用
1. 4 衍生词语
2. 5 社会影响
3. 6 所获荣誉
1. 7 社会评价
“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经济学家韦森认为,“内卷”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最早使用的。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两位人类学家,一位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3] 。
另一位是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他在印度尼西亚调查时发现,爪哇岛资本缺乏、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等,无法将农业向外扩展,致使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格尔茨用“农业内卷化”来概括这一过程 [4] 。
“内卷化”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由于黄宗智在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分析过去几个世纪中国农村状况时,借用了人类学家的“农业内卷化”概念。他用“农业内卷化”概念来说明劳动密集化带来单个劳动日报酬递减,表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的要旨在于单位土地上劳动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减少,近世以来还存在着‘过密型商品化’” [3] 。
总的来看,以往学术界对于“内卷”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制度、文化层面进行的。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变迁被概括为演化、革命和内卷三种典型形态:演化是指一种连续性的、增进性的、发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会变迁;革命是一种间断性的、突发式的或者说剧烈的社会制度的改变与更替,是从一种社会制度跳跃式地改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而内卷则是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在同一个层面上内卷、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与演化相比,内卷表现为自我重复而没有增进。如果用登山来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盘山路,螺旋上升,不断缩短与山顶的距离;而内卷则是在山脚下或半山腰不断循环,永远无法登顶 [3] 。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2] 。
内卷
“边骑车边用电脑”
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 [1] 。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出现在了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 [6] 。
一篇叫作《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的爆款网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作者大谈特谈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内卷现状,充满忧虑下此论断:“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正面临普遍的困境: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真不是现在的孩子矫情,也不怪他们竞争意识发育太早,“培训班鄙视链”“学区房排位赛”之类的教育军备竞赛万众参与,这可真是值得警惕的“内卷” [12] 。
引用示例
其实,纵使八方媒体向你传播内卷的焦虑,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笑一笑就让它“卷”过去吧。像是曾经被我们玩坏的热词“女权”“抑郁”“PUA”等,被过度消费后,只剩下标签化、情绪化、妖魔化的一地鸡毛。就个人来说,如果敢于乘风破浪做出改变,那么就大胆放手去闯;如果安于现状,就在舒适圈里“清醒地摸鱼”,并不是每个人都得长成整齐划一的人生赢家模样 [12] 。(《河南日报》2020年9月24日)
我们过于专注将所有人生意义的来源放在了具体的事物上,寄托在现实的世界中,内卷就悄无声息席卷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神上的焦虑 [11] 。(中国青年网2021年5月21日)
职场人都感觉到:现在的就业环境变了。2021年年初,人社部进一步发布18个新职业。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2021年,人社部发布4批56个技能人员新职业。许多年轻人开始告别“996”,摆脱职场“内卷”,从互联网大厂等原来的主流就业平台转向新职业 [5] 。(《中国企业家》2021年8月13日)
明星、资本和平台各取所需,各有所获,明星名气大了,资本市场估值高了,平台流量升了,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粉丝成了“冤大头”。这种流量至上的玩法获利高、见效快,但实际上只是资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制造的是虚假繁荣。而且,当同质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毕,无法通过异质化内容和作品带来粉丝增量,粉丝间的“内卷”现象就必然产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乱象就难以避免 [7] 。(央视网2021年8月22日)
内卷含义
社会化内卷,网络流行语,是指当某一种社会资源有限,但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的越来越累 [9] 。
外卷,网络流行语,本指通过向外拓展新的资源的方式进行竞争,现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着一起停止内卷 [10] 。
· 含义偏差
“内卷”概念被使用时其原初含义会发生偏移。我们看到,流行语的传播者具有共享观念,使得他们能够知觉到内在状态的一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达成共享现实的方法之一就是调节自己的观点,使之与别人的观点相近。个体都有合群的动机,这种动机越强,越会根据别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观点,以得到共享现实感。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去深究这种共享现实多大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事实上,仅凭个人主观感受是难以作出客观判断的。因此,共享现实感越强,越可能会促发和增强人们的共同感受。个体越是认同“内卷”的存在及其无法超越性,越会进入“被内卷”的状态,进而在客观上强化这种现实 [3] 。
· 负面影响
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困惑,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 [6] 。
2020年12月4日,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1]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健康向上的工作伦理的锻造,个体的劳作奋斗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顿。日益增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或许会让人感到压力,但人们的精神心态却不应就此内卷。唯有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工作,更加重视人们对于意义感和公正感的追求,才能让他们避免受到内卷的困惑,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向未来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余盛峰评)
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评)
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辅导员,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 [6]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评)
“内卷”一词之所以在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流传,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共鸣。青年群体通过“内卷”这面镜子既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运和处境的人;他们都对“被内卷”的现状感到不满和无奈。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共享现实。共同的“被内卷”感受形成一种社会气氛,人们共同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并选择了同样的“内卷”生活方式 [3] 。(人民论坛网评)
就社会层面来看,应对内卷有且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科技创新之路,去提高劳动生产率。身处高速发展、快速进步的时代,局部领域、少数行业内卷化不可避免,但别拿“内卷”泄气甚至当借口,要知道这正是变化的动力和契机,从停滞的行业、机会渺茫的地方撤出来,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 。(《河南日报》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85%E5%8D%B7/5427516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3082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