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致敬铁路华工!150年前美国这条铁路由华工血汗筑成

已有 2207 次阅读 2019-5-12 09:2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致敬铁路华工!150年前美国这条铁路由华工血汗筑成 

推荐台山台报道   黄安年的博客/2019512发布(第21613篇)

 

致敬铁路华工!150年前美国这条铁路由华工血汗筑成 

2019-05-11 16:09

1869510

美国犹他州普罗蒙特利

太平洋铁路正式通车

当时没有一名华人参加通车庆典

2019510

美国太平洋铁路接轨150周年

美国犹他州、旧金山等地

都举行盛大庆典活动

数以千计华人华侨参加

包括应邀出席的江门代表团

不忘历史 致敬铁路华工

2019-05-12Ca.jpg

2019-05-12Cb.jpg



金钉节

今年是横跨美国大陆的首条铁路──太平洋铁路竣工150周年。从当地时间58日起,犹他州在铁路接轨处举办为期3天的纪念活动。

美国当地时间510,纪念美国太平洋铁路接轨150周年的金钉节在美国盐湖城举办。来自周边的美国居民以及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嘉宾万余人,来到150年前铁路接轨的地方,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主办方在多个环节向远涉重洋参与修建铁路的中国工人表达敬意。

2019-05-12Cc.jpg


2019-05-12Cd.jpg

1864年起,数以万计的华工从广东台山、新会、开平五邑地区出发,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修路的重要力量。据史料记载,华工们每天干12小时,每周6天,自己负责吃住。他们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然而,长期以来,铁路华工的历史被忽视,他们因而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2019-05-12Ce.jpg


150年前这张著名历史照片,记录的是铁路接轨时刻,工人们围绕在两个相对而立的火车头旁握手致意,还有人爬上车头,手拿香槟庆祝。照片中却没有华人踪影。

2019-05-12Cf.jpg



2019-05-12Cg.jpg

盐湖城活动现场,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今年金钉节首次邀请了4个中国省市代表团参加庆典仪式;铁路华工后代被请上台发表演说;各种肤色的儿童在现场舞龙舞狮;华工的扮演者穿梭在多个节目中;现场突然响起的《茉莉花》旋律,令到场的华人动容……

2019-05-12Ch.jpg


2019-05-12Ci.jpg

2019-05-12Cj.jpg

穿着150年前服装的志愿者在庆典现场随处可见。铁路修建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斯坦福的扮演者斯科特·尼尔森老人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但依然身穿礼服,头戴礼帽,认真完成扮演斯坦福的任务。提及眼前的铁路,他说,没有华人,就不可能有这条铁路。说到动情处,老人眼眶湿润。

2019-05-12Ck.jpg


2019-05-12Cl.jpg

华工后裔热情参与纪念活动

华裔铁路工人后代协会的成员和数千名民众,9日参加了在犹他州奥格登举行的庆祝活动,现场还展出了两辆修复过的上世纪40 年代的机车。活动包括9日在奥格登举行的一个敲打道钉的仪式。150 年前的1869 510,这条铁路的最后一根道钉就是在这里被敲入地面。

2019-05-12Cm.jpg

2019-05-12Cn.jpg

协会成员玛格丽特·叶代表她的先辈,与犹他州州长赫伯特以及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弗里茨一起登台致

辞。叶说,她和其他人正一起努力,希望这些华裔工人能得到他们应得的认可。

弗里茨向华工们致敬!这些工人曾在艰难的条件下每天工作12小时,建筑铁路。他表示,这些工人的工作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横跨大陆铁路把从纽约到旧金山原本需要长达半年的危险旅程,变成了相对舒适的为期十天的行程。

协会主席迈克尔·关表示:这场活动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向公众宣传他们的先辈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数千名火车爱好者来到庆祝活动现场,参观那对修复过的上世纪40 年代的蒸汽火车──“大男孩Big Boy)号。9日晚,当大男孩号喷出蒸汽并鸣笛时,挤在护栏后的人群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美国联邦交通部长赵小兰赞扬华工的贡献

9日,犹他州金钉节拉开序幕。当晚,美国联邦交通部长赵小兰出席了当地侨界的活动并致词。

赵小兰是华裔美国人,她表示,为自己能出席10日的庆典仪式感到自豪。150 年前约有1.2万名华工参加了这条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铁路修建,他们的贡献与胆识是这一历史杰作的重要部分。由于这一铁路的通车,把美国内战之后的各州、各地领土与东西两岸的人民联系起来,这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各地区都是强力的经济刺激。在铁路修建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要走约两年半的时间。而铁路修成后,同样的路程只要3天半的时间。

2019-05-12Co.jpg


赵小兰表示,华工是当年修筑铁路的主力,但他们当中许多人的名字未能留在历史上,他们在中国的家庭永远不知道这些来美国的华工后来怎么样了。虽然这些华工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家庭带来美国,他们甚至没有机会成为美国公民,但他们的遗产永远流传了下来。

在犹他华人纪念州际铁路贯通150 周年系列活动组委会举行的晚宴上,赵小兰还向该协会颁发了荣誉状,以表彰华人对美国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10日的庆典仪式后,金钉国家历史纪念地将升格为美国国家公园。

历史记初心 精神传将来


2019-05-12Cp.jpg华工参与了中央太平洋铁路最困难时期和最艰巨地段的兴建,也是完成铁路基础性工程的主力军。正因为华工的辛勤劳作,太平洋铁路得以提前 7 年竣工。回顾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美国铁路华工研究学者黄安年打捞起美国铁路华工往事,讲述了150年前美中民众合作的历史。

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加快西部开发的《太平洋铁路法》,并于1863 年开工建设。这条铁路分为东西两段,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的西段工程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不少工人畏难怠工,工程进展迟缓。无计可施之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决定雇用华工。自1865年起,大批华工从广东五邑地区赴美修路,铁路工程后期华工的比例甚至高达五分之四。

2019-05-12Cq.jpg


2019-05-12Cr.jpg无数华工们用生命铺就了太平洋铁路,然而,他们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却与其境遇极不相称。华工们是最诚实、最刻苦的劳动者,同时也是最受压抑、最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黄安年说,不仅薪酬待遇低,华工们也遭受着排挤和歧视。在铁路建成13 年后,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劳工入境,使得他们生存艰辛、无数家庭分离。

就如铁轨上的无数默默无闻的道钉一样,华工的贡献长期被忽视。直到140多年以后的2014 5月,美国劳工部才正式将美国铁路华工载入荣誉榜,华工群体获得迟来的尊严与敬意。

150 年过去,美国华人已不复当年铁路华工的卑微境遇,而华人地位提升,扬眉吐气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先辈打拼铺路。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了解华人移民美国并逐渐融入的艰辛奋斗历程,是为了不忘来路,传承精神,增强华人的自豪感。

历史亦照映当下。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是一段交流合作的历史,美国近代的崛起包含着中国移民的辛勤奉献。一个半世纪前两国做到的,今天没有理由不能做得更好。黄安年如是说。


2019-05-12Cs.jpg

2019-05-12Ct.jpg

正在纪念铁路建成150周年的时候,主办方首次邀请了中国代表,有4个中国省市代表团参加庆典仪式,其中当年华工的家乡江门就由刘毅市长率领各市领导出席,台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白云参加。

在盐湖城举办的中国──犹他州未来经济合作论坛上,中国驻美国华盛顿领事馆徐学渊致开幕词。江门市刘毅市长在会上讲话,介绍了江门市所处的大湾区的投资环境,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经贸发展。

电视传媒继续寻找道钉记忆,记录先侨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的精神,精心摄制华人历史文献纪录片。继2015年摄制的《金山梦──寻找·道钉记忆》之后,中央电视台、江门电视台《金山客》摄制组正赶上金钉节。摄制组不但摄录了纪念铁路建成150年活动的盛况,还将沿着先侨的足迹,拍摄建筑铁路的艰辛劳动。

美国旧金山设立铁路华工日

此前,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最新法案,将从2019年起,每年的510都是旧金山铁路华工日,以纪念参与兴建铁路的华裔劳工移民先驱。

据了解,这个法案由市议会议长余鼎昂提出,获得多位市议员的联署支持。余鼎昂表示,当年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华人劳工参与了其中的重要工程部分,付出的人力巨大。但是当年因为歧视华人,所以所获的薪资却比白人工人要少。因此他推出这个立法,让旧金山以后每年都能纪念这些华裔劳工。

其实,旧金山并不是第一个将510确定为铁路华工日的城市,早在201758,美国加州众议院就全票通过了将每年510日定为铁路华工纪念日的法案,表彰参与兴建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华工。

撰稿:综合中新网、黄仁夫

部分图片来源于台山文联、中国侨报、网络

https://www.sohu.com/a/313396467_27052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178510.html

上一篇:黄安年文存《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书目》介绍
下一篇: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
收藏 IP: 111.194.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