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说说《美国铁路华工展》的华工及其后裔

已有 3234 次阅读 2017-9-16 06:31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说说《美国铁路华工展》的华工及其后裔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7916发布

95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跨越时空的回响——纪念150年前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展,该展计划于10月8日结束。展览的最后部分有几幅铁路华工或华工后裔的照片,这些照片弥足珍贵,来之不易。

对此,展览策划赵艾认为:“因有关华工遗存的资料匮乏,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录当年华工准确中文姓名,无法与侨乡的家谱对照。”“华工后裔很难联系,一是许多人已经是第三代了,有的完全不会说中文,有的并不清楚自己祖辈是做什么工作的;二是当时一些华工修完铁路后并没有留在当地,有的还去了别的国家,有的留在美国,但后来也因为排华政策被驱逐出境,所以很难找寻。”赵艾说,根据对中英文史料的整理,最后只确认了9位华工后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076031

在我看来寻找和认定参加建设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华工及其后裔,是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一大难点,因为这些华工是沉默的被社会和学界无视的群体,即使史学和口述收集也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文献资料发掘和整理很少且难以发掘,加上来自主要台山等五邑地区的华工的中文本名和来到美国后改用英文名字再转为中文名字,如果未经本人确认或提供,则极有可能搞错或难以对接。例如丁龙是否在家乡就叫这个名字,尚待确认。在美国和海外寻找相比国内容易些,要真正确认当年铁路华工及其后裔,需要寻找当年照片、华工遗物、华工家族保存资料、家谱村志、家书遗存、墓地考证、方志野史、散文随笔、地方报刊、社团会馆、海关文献、口述调查等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得出经得起检验得结论来。需要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族谱学、侨界工作者、自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然被封尘的道钉重见天日。

在我看来尤其需要关注尽可能地收集当年在美国淘金和建设铁路时段的华工照片,这类照片在国内难以找到而在美国或海外华裔家庭及地方报刊甚至出版的相关书籍及图书馆博物馆中也许可能发现。例如最近收到黄倩友托家人从美国带来的2008年Princeton Univ. Press出版的Anthony W. Lee所著A Shoemaker’s Story ,其中有20几幅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华裔照片,不能排除其中有当年华工在建成太平洋铁路后来到美东地区寻找新的工作机遇。(博文另发)

如果热心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志愿者汇集这些华裔照片显然有利于对当年参与铁路建设的华工及其流向的考察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铁路华工和华工后裔是有区别的,照片中的铁路华工更少。

照片19张中,第1-12张拍自展览展品,13-15是华侨历史博物馆提供的,16-21是笔者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额足迹》中的照片。其中第16张照片在展览中没有提到,今后不妨充实到展品中。Jim Low 是温尼马卡铁路华工和夫人Chew Fong Low的照片及他们的11个孩子的照片很珍贵,如果他们的后裔延续至今的照片均能够找到,这布就是一个家庭的“家谱树”了?

1

2,Dean Lung是英文用名有他的亲笔签字为证,中文名字丁有待确认。

3

4

5,其中的铁路华工名字有待确认。

6,关维斌(华工后裔)、陈小瑛夫妇

7

8

9.

10

11

12,左尹华为当年铁路伐木工,右丁品为他儿媳妇,106岁时去世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76208.html

上一篇:观众留言《纪念150年前美国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展》
下一篇:Anthony W. Lee著A Shoemaker’s Story 中的美国华人照片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