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学导式教学简介

已有 3185 次阅读 2009-4-24 12:5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导式教学简介

 全国学导式教学研究协作组

 

 

 学生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以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为目标,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教学基本结构,1982年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刘学浩首先提出后,在许多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教育、部队军事训练等各类院校实践中表现出明显优越性,现已成为国内很由影响的教学法理论之一。实行学导式教学被认为式当前国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向。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教学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对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自学能力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成功实践的本质概括及发展趋势的必然升华。1984年以来,国内有关教学理论研讨会多次探讨学导式教学,到1986年底,国内各地发表有关学导式教学的论文、报告、资料已超过100篇。

 各地各级各类院校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实行学导式教学的明显优越性在于:1.有助于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更新教育观念,破除陈腐教育思想的束缚,把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2.它重视并能有效地形成学生优化的多层次智能结构,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的实际出发,激发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迅速从学会到会学;3.当堂解疑,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沉重负担,学生积极性高,能灵活运用;同时也解除了教师重复讲授,“不启不发”的机械劳动乃至“启而不发”的无效劳动,增进师生在课内外教学与活动中密切合作,情感接触;4.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学理论进行了有效探索,有利于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导式教学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第一,指导思想上要运用宏观—战略观点、整体—系统观点、动态—发展观点、全面—效益观点、智能—学导观点、管理—优化观点来指导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包括党校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包括军事、体育训练)、继续教育的教学—教育过程。

第二,教学目标上要形成学生相应年段优化的智能结构(包括五个层次:1.知识结构;2.技能结构;3.智力结构;4.能力结构;5.品格结构)。

第三,学导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表现为:1.以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为目的,给学生提供各项必要条件及“学材”把发展自学——探索能力作为开发智能结构的突破口;2.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努力达到培养目标;3.教师变“灌”为“导”,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4.学在导前,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去领会“教材”,去探索、尝试;教师的“导”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法要根据学法而定;5.学导结合,导为学服务,学和导统一,及时反馈,力求实效;6.多人异步,学生各尽其力,各的其所,把全班同步同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合理结合;7.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学导式教学基本结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中发挥出整体效果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新功效;8.教学相长,师生相互启发,以导助学,学可促导;9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学导式教学的具体类型目前国内已达廿余种,并可用于函授、自学考试、教育登多种办学形式,导学式则是学导式的初始形态);10.博采总长,体系开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改革中竞争创新,不断优化。

                              ——见《北京承认教育》88年第一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51-227943.html

上一篇:试论高师院校语言教学中的智能开发
下一篇:积极拓宽学路,全力开发智能 【1981】
收藏 IP: .*| 热度|

1 余孟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