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转载]3】教育求索者: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法探究5-19 学导式倡导者 摘编251019

已有 1541 次阅读 2019-10-25 19:28 |个人分类:学导式创新教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教育求索者: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法探究5-19 学导式倡导者 摘编251019

=========================================================

                   教育求索者: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法探究5-19

 

学导式倡导者 摘编251019


转载=摘编者注:学导式教学法创始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刘学浩19825先提出开发智能学在导前的学导式,突出了-自学-解疑-精讲-演练4环节提升人才五元智能(素质)是启发式的发展创新,见《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黑龙江省版权局082005A027

 



本文来源:互联网

 

    为扎实实施新课程方案,我校在认真总结自身优势和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校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涵盖了五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内容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据学情施教的模式;由过去的课堂向后延伸(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课后学生复习巩固),为现在的课堂向前延伸(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生师互动交流)。

    第二方面内容为教师工作方式的改革。改备课、上课、批作业为编制学案、查研学情、设计导引。

    第三方面内容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学生先听讲后做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

    第四方面内容为教案作业的改革。改教案编写为学案编写,改作业为课堂过关检测。

    第五方面内容为课堂布局的改革。改过去人人面向黑板的座次布局为以六至八人为一组的小组同学围坐布局,实施有助于小组互助学习的课堂布局。

    我校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为学生课前预习。利用当堂学习前的课余时间(含自习和双休日)进行,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课本、查教辅工具,把握所学基本内容,达到浅层认识,明确问题或难点,以自学为主,小组讨论为辅。教师适时采取适当方式(抽批学案,问卷或座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为学生小组展示或讨论。学生利用课堂前十分钟进行,由小组组长主持,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做到初步解决中低难度问题,并集中本组问题或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深入一至两个组参与讨论,进一步了解学情。

    第三环节为生师互动教学。利用课堂中间25分钟进行学生展示、生师互动、教师引领等教学活动,这一阶段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包括三项任务,第一是学生展示,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表达(如需板书须在课前写在黑板上);第二是生师互动,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共享,并及时点评;第三是教师引领,教师按照编制学案时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把握,依据经过课前学情抽查、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课堂生师互动中三个层次的学情了解进行点评讲解,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是答疑释难,解决疑难问题,其二是系统知识、揭示规律、概括提炼,解决学生学习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提升问题,其三是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第四环节为达标检测。利用课堂后十分钟进行,既检测当堂知识学习情况,又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独立答题的质量与速度,题目以低档为主、中档为辅,题目要求涵盖当堂所学知识,体现当堂知识所涉及题型。

    第五环节为课后巩固。利用当堂课后的课余时间进行,一般在预习下一节内容前对当堂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复习巩固。

    以上五个环节以第一个环节为主,它既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又是目标环节,更是根本环节,突出第一环节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本质。

    以上五个方面改革和五个环节的教学在具体实施、具体运行中也不可机械,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当堂内容多少、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五个方面改革和五个环节教学构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备这一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把这一模式称为《五五改革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新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构建的,我们把这一模式又称为“学导式”教学,其过程突出一个“学”字,学生要努力实现三级学习,即课前自学、课堂上同学间的讨论学习、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其过程贯穿一个“导”字,教师要努力实现对学生学习的三级引导,即课前预习的学案(精心编织学案,比常规备课要求要高)的导,课堂学习中的同学的导(教师组织),教师的导(在实现备学案、备学情、与学生互动中观察分析等三级备课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思维由单一向全面、由浅层向深层、由零碎向整体、由感性向理性的引领过渡)。

    以上模式运行尽管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教育教学效果已十分明显。对高二年级60名学生(随机抽)的座谈情况看,有55名学生感觉良好,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使我们能够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的学习有目的、有重点、有兴趣了”“由厌学到愿学了”。

                      2008111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51-1203431.html

上一篇:[转载]3]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导式教学法案例4-19 学导式倡导者学导创转载251019
下一篇:[转载]3】刘正生= 学导式教学与导学案-学导式教学法探究6-19 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摘编251019
收藏 IP: 111.41.1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