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春
科研论文一抓就灵 精选
2012-5-27 17:43
阅读:18019
标签:科研, 论文

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523发布一消息,说2014年中国科研影响力将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依据就是中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攀升,2011年达到11.3%,而在2001年该比例仅为1.85%。相比于两年前中国的论文总数已跃居全球第二并将很快超过美国占据头把交椅的报道,这一消息无疑更令国人振奋。

如果把“影响力”作为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也就意味着咱中国继论文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之后论文质量也很快将跻身全球G2。依在下之浅见,这项创举除了量变导致质变规律的内在作用之外,关键还在于在咱中国,凡事一抓就灵,特别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凡事都是瓮中之鳖。

在咱中国,凡事一抓就灵,这是经过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GDP一抓就灵。在下曾经发表过关于论文与GDP关系的“著名论断”:有了GDP,自然会有论文数;有了好的GDP,自然会有好的论文数;在咱科学家伙眼中,GDP实际上是钱数,不差钱数的一般也不差论文数,差钱数一般是因为差论文数;不差论文数的一般也不差钱数,差论文数的一般来说肯定差钱数。所以原则上,依论文与GDP的关系,科研论文不抓也灵,关键是要抓好GDP或钱数。这从在下曾经进一步的推断可看得更清楚:科技是不需要创新的,它只要围着经济转,跟着经济走就行;科学家也不用动脑筋,他们只要围着经济学家的指挥棒转,跟着经济学家走就行。这些论断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GDP属物质范畴,科研论文属意识范畴,物质决定意识,钞票堆如山了,论文还不满天飞?钞票节能降耗了,论文能不绿色低碳?

当然了,凡事一抓就灵,关键还要看怎么抓,因为咱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总体来说是一部集体机器,向哪走、奔谁去,全凭操纵。历史的经验表明,抓激情的时候出疯狂,抓务实的时候有玩命,抓数量的时候卫星可上天,抓质量的时候名优传四海。最近几年,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经济建设转方式、调结构、提素质,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科学研究跟着经济建设走,基本上走的是同一路子,这才有了今天《自然》报道的好消息。

凡事要想一抓就灵,必须营造高压态势。目前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抓论文质量的高压态势。在大大小小各层面的各类评审会上,时常听到一些德高望重的学术牛人或要害部门的重量级官员对那些事必显摆论文的报告人或循循善诱,或口诛笔伐。这已向广大的科学家伙们发出明确信号:如今,论文已是太俗气的东西,正如改革开放前的金钱,是“粪土”。我们在为《自然》报道的好消息沾沾自喜的同时,一定要对资本主义刊物的良苦用心保持高度的警惕。任何一位有品位、有追求的科学家伙都要关注、也只关注科学技术问题,各类报告会上,他都会毫无例外地只报告他想解决或已解决什么样的科学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摒弃形式上的论文,致力于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才是真正的走内涵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些科学家伙在抓论文质量的高压态势下无所适从,认为这种抓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咱中国,凡事要想一抓就灵,就必须这么“走极端”,下猛药。当全社会都把“垃圾论文”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当全国人民都像鄙视腰缠万贯的煤老板那样鄙视靠论文数量得路的“学术名人”的时候,我们的科研影响力不跃居全球第一估计都很难!

科研论文一抓就灵,国家如此,单位更是如此。几年前,某军事院校的一位院长跟在下学术交流,感叹他们学院的论文数量少、档次低。我说军队以完成任务为天职,心思全在完成科研任务上,这很重要;如果想要论文,只要调思路,转导向,文章马上就会上去。想想看,在咱中国,做项目如出集体工,写论文是种自留地,一种自留地,有追求的科学家伙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所有的性就全释放出来了。事实证明,在下并不是事后诸葛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文双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323-5755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