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做高校教师的,都离不开评和被评。如论文、项目、职称等,无一不牵涉到评和被评。可以说,被评是高校教师无法逃避的命运;评别人又是高校教师具有某种权力或权威的象征。
我从最不起眼的大学助教做到教授,遭遇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被评,“多年媳妇熬成婆”,最近几年,终于有机会评别人了,还有幸当上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评价和发展委员会委员。以我多年的切身经历和观察,评和被评,都是一面镜子,既可映射出评和被评人的众生相,更可折射出评和被评人的眼界和境界。因为对于被评者来说,每一次被评都可能涉及一次机会、一个转折、一个台阶或至少一份利益,所以在被评面前,被评者的心态、心胸、眼界和境界等均会暴露无遗;而对于评委来说,每一次的评审不仅反映出评委的眼光和眼界、胸襟和境界,更折射出评委的道德品质、学术素质和个人修养。
可以说,判断一个人的眼界和境界,甚至判断一个人能否有大的出息,从这个人对待评和被评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一点既可以从无数成功人士身上得到印证,也可以通过观察或反观身边的事例得到答案。例如:大凡在单位内部争得很厉害、叫得很凶的,基本上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或自以为是的“夜郎自大”,其学术水平和思想境界正是因为很难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才只能靠打破脑袋抢得单位内部的“蝇头小利”聊以自慰。
有些做上评委的人,毫无原则和规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相关利益人弄上去再说,其思想境界显然只局限于个人或帮派利益,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严重的人品问题。
更有甚者,有那么一些人全然不作调查研究,全凭个人主观臆测,摆出一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姿态,为与其有利益关联的落选参评人挺身而出,对评委高度怀疑,对评上者极度贬损,跟学校顶足叫板,这些行为本身其实已充分反映出其心胸和眼界之狭隘,其觉悟和境界之低微。如这些人站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对学生心灵的毒害是深远而久长的。也许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不公正,但作为教师或领导,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和倡导公平与正义,至少应如俗话所说:当家不闹事。落选参评人如对这种“行侠仗义”的人还感恩戴德,其眼界和境界也就跟他们差不多了,要想有成就,可以说,难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需要记住:所有的评和被评均涉及比较和竞争,但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抢和夺得来的。
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说,看一个学校或学院的境界或层面,也可从评和被评事件中得出结论。如果大伙对校内或院内的各种评审你争我夺,互不买账,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学校或学院的水平还差得远,对外竞争能力十分有限,生存十分艰难,大伙只能靠争夺校内或院内既有的小蛋糕活命了。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一个单位如果老是在谈论分配问题,说明这个单位还处在求生存的阶段。
无论如何,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要有一定的眼界和境界的。面对参评落选,不要埋怨别人对你不公,而要反省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要以落选为契机、为激励,要有一种胸襟和气魄:真正的竞争在外面,真正的舞台在世界。眼界阔,才能够明白我之渺小;境界高,才能够成就我之事业。
(登载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0日第5版:评和被评都是一面镜子。后又被登于《湖南大学报》2011年9月12日总第1268期第2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