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中国学者提出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新思路 精选

已有 6546 次阅读 2015-7-7 17:00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15年6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类固醇》(Steroids)在线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蒋春雷教授课题组的综述,题为“通过非基因组机制的糖皮质激素研发新策略”,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用药物,但一直困惑人们的问题是长期大量使用也容易产生多种副作用,蒋春雷教授根据十余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非跨膜分子设计,制造选择性作用于非基因组途径,将能在避免副作用的同时发挥快速抗炎症效应,这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药物研究思路。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9128X15001920

 Jiang CL 2015-Steroids-GC development by nongenomic.pdf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可发挥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超生理剂量地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出现多种毒副反应或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症、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精神神经症状、骨质疏松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影响创口愈合和儿童生长发育、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类固醇肌病、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症等。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与其所引发严重的副作用之间的矛盾,使得国际上一直致力于新型糖皮质激素的研制和开发。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研究的深入,使得低毒副作用新型糖皮质激素的研发有了根本的可能。蒋春雷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发挥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作用。既然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在通过基因组机制发挥临床效应的同时会产生副作用,而糖皮质激素也可以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发挥上述效应。那么,可以合成一类新的糖皮质激素衍生物,使其不经过基因组机制发挥作用(包括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而是通过非基因组机制起效(临床疗效),并消除或减小通过传统基因组机制引起的毒副作用。如果通过非基因组机制研发地副作用的新型糖皮质激素得以实现,将对医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具有重大经济价值、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什么叫激素的非基因机制?糖皮质激素的经典作用方式是,激素进入细胞内,与激素受体结合,受体本身属于转录因子,与激素结合就可以激活,产生转录大量目标基因的作用。非基因机制也叫非转录机制,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细胞外受体,另一方面是与受体结合后发挥非转录效应。

日前,蒋春雷应邀为澳大利亚的《应激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tress)撰写相关章节“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作用:从生理到临床的转化”(Nongenomic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Translation from physiology to clinic),这是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写照。

蒋春雷,1965年生,浙江奉化人,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应激医学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应激与神经免疫调节(2)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作用机制。

了解更多,请关注本人氢气医学公众号 氢思语 (hydrogen_thinker)。或扫描本人科学家博客logo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903576.html

上一篇:哈佛大学提出哮喘治疗新策略
下一篇:50亿年前的氢气可穿透重重阻碍到达地球?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7 蒋春雷 唐凌峰 黄永义 张云扬 余世锋 divingmed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