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关注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已有 9472 次阅读 2014-2-2 17:52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单细胞生物来说,只需要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单细胞无法完成复杂的生物学功能。随着生物进化,多细胞生物特别是动物的出现后,血管和血液细胞同时进化出现。血管和血液细胞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给组织细胞提供能量物质,可以提供构建的建筑物质,也可以提供调节代谢的离子和激素等调节性物质。

对正常组织来说,不能长时间离开血液的供应。血管的基本功能是给组织器官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资,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组织器官带走,因此血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真是利用这个基本的道理,通过阻断新血管的产生来限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开发出相关药物。

内皮细胞是一切血管内侧的单层上皮细胞,在血管功能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遍布全身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对组织器官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也就显而易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也就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肿瘤、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和心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障碍,无不涉及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

一般情况下,广泛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往往是多种疾病早期的共同表现形势。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特征之一是合成一氧化氮(NO)不足,NO是一种气体分子,可以扩散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启动细胞内环GMPcGMP)合成,并导致血管扩张(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的三位科学家199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NO是内皮细胞调节血管扩张的重要手段,内皮细胞也可以通过内皮素发挥收缩血管的调节作用。另外,NO也可以调节其他生理过程,例如血小板聚集、白细胞黏附,因此在血管和血液稳态中具有核心地位。

内皮细胞中负责合成NO的酶主要是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中的eNOS是一个同源二聚体,使用精氨酸和氧气作为底物合成NO瓜氨酸。

eNOS合成NO是一个电子传递过程。使用NADPH为电子供体,电子从黄素还原酶到黄素氧化酶,随后传递给含铁离子的血红素。钙离子可激活的钙调蛋白能促进上述电子的传递速度。

在血红素部位,电子能够还原氧分子,随后经过两步反应将精氨酸氧化成NO。这个过程需要四氢生物蝶呤(BH4)的参与,BH4合成的限速酶是鸟苷三磷酸合成酶(GTPCH)。当BH4eNOS结合时,eNOS就处于“偶联状态”,偶联状态的eNOS是激活状态,是正常血管生理功能所必须。如果BH4被活性氧(ROS)特别是过氧亚硝酸盐(ONOO- )所降解,eNOS会变成“脱偶联状态”,丧失催化产生NO的能力。也可以这样说,因为有自由基或氧化因激,使BH4被消耗,导致eNOS失去活性(见图示)。

                              图:NOS工作模式图

这是因为缺少BH4时,电子传递会被中断,导致铁离子和氧气不能形成复合体,这导致eNOS将氧气还原成超氧阴离子(细胞内常见自由基活性氧)。也就是说,失去BH4eNOS不仅不能产生NO,而且会变成一个制造活性氧的机器(偷偷告诉你,其实NO也是一种典型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NO反应可以变成ONOO-。而更多活性氧和ONOO-产生又进一步加重BH4的消耗,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NO生成速度的剧烈下降,血管扩张的调节功能无法实现。形成所谓的血管调节功能障碍。更麻烦的是,这个过程所生成的ONOO-也是导致LDL氧化和各类组织损伤的重要元凶,也是各类蛋白分子发生硝基化的根源,严重时可以导致细胞凋亡甚至坏死。这种过程发生在内皮细胞又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程度。

根据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推测,如何限制氧化应激,对抗氧化损伤对内皮细胞的伤害,将是预防和治疗各类血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关键手段。那么谁可担负这个责任?

本文受同学讨论启发写成,特别感谢张同学和王同学。

主要参考资料 他汀类药物的抗氧化效应.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764067.html

上一篇:北京雾霾中存在致病菌
下一篇:抗氧化到底有没有希望
收藏 IP: 58.247.184.*| 热度|

4 王德华 张南希 zhangli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