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孤独症是菌群失调的表现 精选

已有 11542 次阅读 2013-12-9 15:18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

以往人们只将孤独症看作一种遗传病或脑部疾病。研究发现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有关系,但儿童孤独症真实病因并不清楚。有研究显示,许多孤独症患者同时患有肠胃病,例如腹绞痛和便秘。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为孤独症等神经发育疾病提出了全新的治疗策略。该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上。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3)01473-6

为了分析肠道-微生物-大脑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孤独症小鼠模型。Patterson 及其同事用一种病毒类似物,触发怀孕母鼠的免疫应答,使其后代表现出孤独症行为特征以及典型的小脑普肯野细胞缺陷。研究显示,这些母鼠的后代除了表现出孤独症症状,也同时患有炎症性结肠病等胃肠道疾病。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小鼠的肠道屏障发生了问题,使畅内代谢产物通过肠道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些孤独症患者体内也曾存在类似现象。

脆弱类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可被用来作为益生菌,过去曾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和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并获得有效结果。过去研究该细菌最多的领域是关于该细菌的引起腹泻的问题。脆弱类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芽胞,部分有菌毛,专性厌氧。近年来发现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能够引起家畜、儿童和成人腹泻,资料表明腹泻患者ETBF分离率达9.2%-26.8%,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对其致病物质—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和生物学特性,编码基因、致病机理、及检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用口服脆弱类杆菌方法治疗这些患有孤独症小鼠,结果不仅使小鼠肠道屏障恢复正常,而且改变了小鼠孤独症行为。这些小鼠更愿意与其他小鼠交流,焦虑和重复性的行为减少。在孤独症小鼠体内,受微生物调节的代谢产物,可以轻松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小鼠的行为,益生菌疗法能够对这些代谢产物起作用。

这一结果说明肠胃问题的确能够引发一些孤独症症状,利用脆弱类杆菌等重新建立正常菌群,或许可以作为治疗孤独症手段。研究人员计划在一两年内,在孤独症患者使用益生菌疗法进行临床试验。益生菌疗法可在孩子出生后进行治疗,以改善他们特定的行为异常。当然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尽管用脆弱类杆菌能够改善动物的一些孤独症症状,但这种疗法不一定对人或者每个患者都有用。

系列结果

1.   利用小鼠妈妈免疫激活制备儿童小鼠孤独症模型

2.   确定孤独症模型存在肠道菌群异常

3.   口服细菌纠正孤独症模型动物肠屏障异常

4.   B. fragilis 治疗可以恢复特定细菌类型

5.   B. fragilis 治疗可以改善动物行为学异常

6.   口服细菌可纠正孤独症模型血清代谢物异常

7.   血清代谢可以诱导动物行为异常

大量研究发现,和菌群异常有关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包括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采用细菌疗法已经成为许多临床和健康领域的重要方向,许多患者因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研究除细菌组学研究外,并没有使用非常强大的研究工具,也没有非常精细的分子机制研究。只是建立一种动物模型(别人已经建立),针对这种模型过去从没有人考虑过的菌群异常问题,分析大肠细菌类型、确定动物行为异常,利用现成的口服细菌方法,确定该方法对该模型中屏障问题、代谢物质异常问题、以及行为学问题具有治疗效应。因为代谢物和行为学的关系不明确,本研究补充了这个研究内容。把所有的逻辑关系全面包括,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不仅是加洲理工大学的名气,研究的全面细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的许多研究所以难以上档次,并不是因为研究手段缺陷,关键是没有把一个新的现象或思路做到精细。

Microbiota Modulate Behavioral and.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748356.html

上一篇:HMGB1具有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将科学网博客文章转发到微信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34 曹建军 苏光松 许培扬 孙爱军 郑永军 金义光 钱磊 李宇斌 薛宇 罗帆 刘俊华 廖晓琳 谢蜀生 朱建裕 唐凌峰 赵凤光 张成岗 柳东阳 牛丕业 陈冬生 王春艳 陈明路 余世锋 蔣勁松 张南希 梁洪泽 ddsers Allanmu louiexp xuexiyanjiu rosejump zdlh guoyanghuawu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