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军
研究生本来就应该超过导师 精选
2010-12-15 15:52
阅读:8474
标签:研究生

王德华老师刚发表的文章《真正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指导的》,看了觉得非常有道理,根据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写写看法。这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显然不是每个学生都不需要指导,二是相对来讲,许多研究生本来就应该超过导师。

研究生个性化指导非常必要研究生的情况与本科生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学生的情况区别比较大,这就需要导师们一定要针对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

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但不善于动手,那么就应该在指导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多与其交流看法,激发学生提出思路的胆量和敏感性;在试验操作方面找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配合其工作,或者找试验技术比较好的老师多给与帮助指导。对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在思路方面不要太具体,只需要提出方向,甚至不设定方向,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设计和思路上更大的空间。当这类学生到了高年级,有了一定经验时,例如到博士阶段,可以安排一些新的研究生让学生指导,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导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锻炼研究生独立领导科研的能力。我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硕士阶段以后,我感觉他在科研上的悟性非常好,在博士阶段让他同时带3个学生,结果这个研究生在2年内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SCI论文(另加合作发表5篇),其他学生的工作他都非常了解,只是听他的汇报就能比较全面了解他这个小组的工作,我自己反而没有用太多精力。

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但不善于思考,那么在安排课题的时候,就可以适当选择技术难度比较大的工作,同时要在实验过程中,从宏观上多给于启发,让学生能在思路上尽量能跟上导师,必要时,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方案和思路反复介绍,以使能尽量理解导师的思路。我也遇到这类学生,你交代的工作,他能比较好的实现,但这种学生对科研的内函领会不够,许多情况下不能理解所做课题的本质意义,往往是有完成导师任务的情况。有时候,导师也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和思路,这类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一头扎进试验室,最后等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这类学生最理想的办法是能让善于思考的学生或老师具体日常指导。

许多研究生应超过导师。这个说法具有相对性,一般来讲,从智力水平、英语能力、体力方面,研究生比导师本来就具有优势,而导师是因为过去的积累和机遇,在一段时间形成师生关系。说研究生应超过导师有许多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导师在研究生阶段并不一定就非常突出,不一定能超过其指导研究生的平均水平和能力,而其指导的学生到了导师的年龄,有许多可能会超过导师的水平。另一原因是,科学技术是快速发展变化的,导师过去在整体上可能有优势,但在新技术、实验条件、信息资源上不一定就能比学生强。韩愈在《师说》曾经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精彩论述,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总之,作为导师,能指导一批超过自己水平的学生应该是最值得炫耀的业绩,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很难有大的改变,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总有一个阈值,但是导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来突破个人的这个魔咒。因此,导师不要怕学生超过导师,因为这是必然,而且是幸运的事情。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3938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