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军
部分癌症患者接种mRNA新冠疫苗后生存期延长 精选
2025-10-23 08:31
阅读:5576

mRNA疫苗似乎能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提升皮肤癌与肺癌免疫疗法的疗效。

图片10.png (配图说明:红色背景上分布着呈纤维状的蓝色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经人工染色)。研究发现,在癌症治疗开始后100天内接种过mRNA新冠疫苗的患者中,一种基于免疫的疗法对该癌症的疗效更佳。图片来源:史蒂夫·格施迈斯纳/科学图片库(Steve Gschmeissner/SPL))  

一种或许能对抗癌症的疫苗可能早已存在。一项医疗记录分析显示,在接受某些致命癌症治疗的患者中,接种过mRNA新冠疫苗的人比未接种者生存期更长。  

在小鼠身上开展的后续实验表明,这类疫苗之所以具有明显的延长生存期效果,并非因为它们能预防新冠病毒,而是因为它们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1]。动物实验数据显示,这种免疫激活会提升一种名为“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法的疗效。  

“mRNA新冠疫苗就像一个‘警报器’,能激活全身的免疫系统——包括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学家亚当·格里平(Adam Grippin)表示(该报告于今日发表在《自然》杂志),“它会在肿瘤内部‘启动程序’,触发杀伤癌细胞的免疫反应。我们对患者身上出现的结果感到惊讶。”  

格里平及其团队希望能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这些发现。该研究结果揭示了mRNA疫苗更多潜在的“隐藏能力”——即便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已削减约5亿美元mRNA技术研究资金的背景下,这一技术仍展现出意外价值。  

取消mRNA研究资金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未回应置评请求。  

协同作用:检查点抑制剂与疫苗的配合

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是“释放”免疫系统的潜力,使其能够攻击癌细胞。这类药物彻底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方式,但在超过半数的使用者中效果不佳——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仍过于“迟钝”,无法对癌细胞发起攻击。  

为填补这一空白,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发个性化“癌症疫苗”。这类疫苗将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精准识别癌细胞中特有的基因突变。尽管早期研究结果显示出希望,但这类疗法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即便未来投入应用,也可能价格高昂且难以普及。  

格里平及其团队推测,mRNA疫苗带来的“全身性免疫激活”或许足以唤醒原本迟钝的免疫系统。他们在小鼠实验中为这一理论找到了支持证据[2],随后开始研究这种效果是否能在人类身上重现。  

研究人员分析了1000多名肺癌或黑色素瘤患者的医疗记录。结果发现,在某一特定类型的肺癌患者中,接种过mRNA新冠疫苗的人,生存期几乎翻倍——从21个月延长至37个月。未接种疫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而在数据收集结束时,接种过疫苗的患者生存期已远超这一水平,研究人员甚至无法计算其平均生存期。其中,肿瘤特征显示“可能对检查点抑制剂反应不佳”的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生存期提升最为显著。  

“这一发现相当令人印象深刻,”英国牛津大学肿瘤免疫学家伯努瓦·范登艾因德(Benoit Van den Eynde)表示,“我没想到效果会如此显著,而且数据的可信度非常高。”  

关键窗口期:治疗前后100天内接种效果最佳

接种时机至关重要:在癌症治疗开始后100天内接种疫苗的患者,比超出这一窗口期接种的患者更有可能获益。格里平表示,他已收集到尚未发表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在治疗前后30天内接种疫苗,可能会带来更显著的疗效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存期延长效果并未出现在接种非mRNA技术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患者中,也未出现在接受其他类型癌症疗法的患者中。  

小鼠后续实验为这种生存期延长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mRNA疫苗由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中的mRNA构成,这些纳米颗粒能将mRNA直接递送至细胞内部。脂质颗粒与mRNA进入细胞的过程结合,会强效激活免疫系统。接种疫苗后,一系列免疫细胞会被激活,进而“训练”人体的“杀伤性”免疫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研究人员发现,随后使用的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会进一步增强这些杀伤性细胞的作用。  

备受争议的技术:mRNA面临的污名化困境

范登艾因德指出,这些数据表明,一种“广泛可得且成本低廉”的措施——全球已分发数十亿剂mRNA新冠疫苗——或许能帮助各类癌症患者延长生存期。  

但格里平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人员应放弃在个性化癌症疫苗领域多年的投入与研究。他认为,若本研究的结论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未来可同时使用两种疫苗:一种用于激发全身性免疫反应,另一种则专门训练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  

然而,要获取更多研究数据,就需要在一个“资金被削减且遭特朗普政府官员批评”的领域继续推进研究。该研究的合著者、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学家史蒂文·林(Steven Lin)表示:“当前的环境对患者产生了影响,因为如今就连‘mRNA’这个词都带有污名。我们现在如履薄冰,因为关于mRNA的负面宣传实在太多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1507066.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