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6月2日科技日报的报道《作文,为何让孩子戴着镣铐和面具跳舞》(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6/02/content_609138.htm),不知为何,我脑子里竟莫名其妙地闪出“领导讲话”的影子来。
需要澄清的是,我既无贬损“领导”的意思,也无高抬“学生”的心情。只是觉得报道中所述学生作文之种种,实在和领导们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既感慨又同情。
报道开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瞿先生为了女儿完成“养鱼”的作文,专门买了一条金鱼让女儿自己养,不幸养死了,更不幸的是,女儿的如实记述被老师打回重写,因为“不符合要求”——老师要的是怎么养得活蹦乱跳的,而孩子写的是怎么养死的。可能很多人读到这儿,会一拍大腿:“这也太荒唐了!”
荒唐吗?荒唐!可是细想这样的荒唐,是不是时时可见?电视里、报纸上,我们看到听到的不多是这样的“颂歌”吗?所有人都说他养的鱼活蹦乱跳,你却偏说你养死了,这不是不符合主流吗?这不是心理阴暗吗?就算真的养死了,你为什么不能把它写成一条劳模一般的鱼,剩最后一口气了还不忘把最美的“活蹦乱跳”留给人间?
在老师的预期里,鱼一定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这代表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所谓的价值观正确,在其眼里远比事实真实重要得多。就像官场上讲话,政治正确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以,学生要写“阳光明媚”,领导要讲“伟大光荣”;学生要写“鱼是活的”,领导要讲“人民是满意的”;学生要写“鱼虽然死了但精神放光芒”,领导要讲“成绩是大大的”……
我小的时候大约也写过一些不着四六的作文,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的时候就敢写“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然是“在梦中”;也写过“西瓜全烂在窑洞里”。老师并没有强迫过我必须怎么写,反而“西瓜全烂在窑洞里”被传看了几个班级,最后连本子都不见了。
以我的体会,很少有孩子在作文里不撒谎的,但那未必是一种故意,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卖弄文字和想象。所以,能够真实记述自己把鱼养死的孩子是可贵的,尤其值得鼓励,而不是“打回重写”。把死鱼写得活蹦乱跳,练的也是一种“想象力”,但相比这样的想象力,我们的孩子更缺真实记述的能力。
我不敢妄言“学生作文”和“领导讲话”之间的异曲同工,是不是真有某种渊源。但如果连孩子们都无法自由描述所历的真实,我们又怎可期待历史对我们“如实相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显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69651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