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
集体“跑偏”是中国大学的最大危险 精选
2011-9-5 03:45
阅读:5992
标签:教育, 复旦大学, 中国大学, 功利主义

大学的开学典礼,校长们大都喜欢讲些欢喜的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先生却别开生面,谈及中国大学自身的问题。他说:“大学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过于强调科研而忽视教学,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研究和竞争所产生的功利主义心态。”(9月4日《中国青年报》)

杨校长的观点没有问题,但我更愿意把它倒过来解读:其实现在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因种种研究和竞争所致的功利主义心态,让其“过于强调科研而忽视了教学”。两者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

现代大学是生产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场所,这两个功能共同服务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大学如果不以教学、育人为己任,与只供宿食的招待所何异?就算一门心思搞研究,那也是研究所和公司的营生,叫不上大学的。

但不管校长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在的大学和教授们最热衷的工作,恐怕不是教学。学校往往热衷出了什么科研成果,拿到了多少项目经费,发表了多少论文,君不见,以这些东西为指标的排行榜多如牛毛?最为典型的是,几乎所有大学都声称要建研究型大学。反而,我没看到过有人以教学质量搞过排行,也没见哪个学校公然炫耀过自己的教学业绩。教授们也一样,靠拿项目宣示水平,借发论文评级升等。我的一些在大学任教的朋友常常显得无奈:研究生招来就是做项目的;本科生的课程顾不过来时只好让研究生去替班。从他们轻描淡写的语气里,不难嗅出普遍的功利和浮躁气息来。

这样的风气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既对不起学生们的学费,也对不起他们的青春年华。

不过有一种冠冕堂皇的辩解倒是很“迷人”,说大学不搞研究怎么产生新知识、怎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话固然正确,但一旦本末倒置,把搞研究当成“政绩”去追,就有问题了,就会导向一种致命的浮躁。现如今,中国的大学有集体“跑偏”的倾向,相互撕扯着搞“项目竞赛”、“论文竞赛”、“名人竞赛”,其实不过是行政权力和现实利益导演下的“吹泡泡”游戏,荒废了“教书育人”的基业,也没有诞下太多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来。

当然,这样的大学也是有它独特的教育功能的,它“以身示范”的是怎样一种德行呢?杨校长在致辞中有段话讲得很到位:“功利主义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的某些数据或者学校规模等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心态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在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

大学也被誉为社会文明的灯塔,本应以社会矫正器的角色而存在,但这样的功利,不仅蚀及学术信仰的根基,更危及社会进步的基石。矫正大学的航向,是时候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显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4829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