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论“势”的生成

已有 595 次阅读 2025-7-28 10:07 |个人分类:2025|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态势中的“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涉及力量对比、资源配置、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多种要素相互交织。它可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例如在战争中,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战场环境的逐渐变化以及双方指挥员决策的逐步实施,势会逐步形成和演变;但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因为关键事件(如突发的军事行动或重大技术突破)而瞬间改变,表现出离散性。军事中的“势”对战略决策有着深远影响,它能够引导指挥官判断战场形势,决定是进攻还是防守,选择何种作战方式以及如何调配资源等;同时,它还会影响作战双方的心理和士气,进而改变军事行动的整体走向。因此,这些关于“势”的生成、特性以及其对决策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态势感知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态势中的势是如何生成的

1. “势” 的生成方式

(1)力量对比产生势

在军事领域,双方兵力、武器装备等力量因素的对比会形成势。在古代战争中,如果一方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其机动性高,在战场上能够快速集结和冲锋,这种军事力量的差异就会产生一种进攻的“势”。骑兵方可以让敌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仿佛有排山倒海之势。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力量对比也会形成势。一个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其在行业内的定价、渠道控制等方面往往有较强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一种“势”,它是在企业自身实力与竞争对手实力的对比中产生的。

(2)资源配置影响势

以交通为例,一个城市合理规划了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使交通流量能够高效地疏导,就能形成一种顺畅的交通势。如果道路建设不合理,交通拥堵就会形成一种混乱的势。在工业生产中,企业对原材料、能源、人力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形成生产流程中的优势势态,一家工厂优化了原材料的供应渠道,确保原材料能够及时、足量地供应到生产线,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形成一种高效、稳定的生产势。

(2)心理因素塑造势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于形成比赛的势至关重要。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充满自信,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往往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在乒乓球比赛中,选手的气势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方在比赛中连续得分,心理上占据优势,就会形成一种压制对手的“势”,这种势可能会让对手感到紧张、焦虑,进而影响其发挥。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气场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人际交往的势态。一个自信、开朗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他人,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交势。

二、“势” 的生成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

(1)连续性方面

 在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势” 是连续生成的。以气象中的气压变化为例,气压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不同天气态势。比如,当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相遇时,气压会逐渐变化,形成高气压或低气压区域。这种气压变化的势是随着气流的运动、热量的交换等物理过程连续产生的。

在经济领域,市场趋势的形成也有连续性。比如股票价格的变化,它受到公司业绩、宏观经济数据、国际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是连续的,导致股票价格走势形成一种连续的上升或下降的势态。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增强或减弱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而影响股市的整体势态。

(2)离散性方面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势” 也可以是离散生成的。在军事行动中,一些关键的战术决策或战略部署会在瞬间改变战局的势态。例如,当一方成功地发动了一次突袭,这种突袭行动是一个离散的事件,却能迅速扭转战场上的劣势,形成一种有利的进攻势态。

在体育比赛中,裁判的判罚等离散事件也可能改变比赛的势态。比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判给某一方一个点球,这可能会使原本处于劣势的一方获得进球机会,从而改变了比赛的势头。在商业领域,突发的重大政策变化、关键的技术突破等离散事件也会对商业竞争的势态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行业准入政策,这会瞬间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势态,使部分企业获得优势或陷入困境。

三、军事中的势如何影响战略决策?

军事中的“势”对战略决策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以下是具体阐述:

(1)力量对比决定战略方向

当一方在兵力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时,往往使指挥官倾向于采取进攻性战略。历史上的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在多次战役中凭借数量庞大的军队,采取集中兵力、快速进攻的策略,迅速击溃敌人。在军事装备上处于领先地位,也会产生强大的“势”。比如在现代空战战争中,拥有先进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武器装备的一方,在空中作战和防御作战中就具有更大的优势,战略决策上可能会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空中打击、夺取制空权等。

(2)地形环境塑造战略部署

山地、丛林、河流等地理因素都会对战争产生影响。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利用太行山等山地地形,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采取游击战术,有效地抗击了日军的进攻。这种地形所形成的“势”,使得八路军能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而日军则难以发挥其机械化装备的优势。海峡、关隘、交通枢纽等战略要地的控制权,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走向。例如马六甲海峡,其控制权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掌握了对东亚地区海上贸易和军事运输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对周边国家的战略决策产生制约。

(3)军事态势影响战略调整

强大的核威慑力量可以形成一种战略威慑“势”。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威慑态势。这种“势”使得双方在战略决策上都极为谨慎,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全面核战争。主动态势在战争中,如果一方能够保持战场主动权,如在战役中连续取得胜利,不断推进战线,就会形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这种态势会促使指挥官在战略决策上继续保持进攻态势,扩大战果,同时也会对敌方的战略决策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做出防守或撤退等调整。

(4)心理因素左右战略判断

当军队士气高昂时,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势”。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怀着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士气高涨,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这种强大的气势使得解放军在战略决策上能够更加果断地发起进攻,不断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强大的军事存在和作战能力能够对潜在对手形成威慑心理。如当前中国军队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演习和战备行动,展示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与强大能力,对“台独”分裂势力形成强大的威慑“势”,使其不敢轻易挑衅,从而影响其战略决策,使其不得不考虑中国大陆方面的军事反应。

总之,“势”的产生及发展变化与人机环境生态系统密切相关,是其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人作为决策者和行动主体,其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势”的形成与走向;机系统(如军事装备、通信工具等)提供了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其性能和运用效率决定了在特定情境下对“势”的塑造能力;环境则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社会文化背景(如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为“势”的生成提供了基础舞台。随着人的决策与行动、机系统的运行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势”在人机环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演变,呈现出连续与离散相结合的特点,从而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与发展方向,这使得对“势”的理解和把握成为人机环境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无标题.jpg

高科技博弈的关键

当前,高科技博弈的本质是“系统主导权”之争。中美高科技博弈的终极战场,不再是“谁有更强的芯片”或“谁有更快的 AI”,而是谁能构建一个更稳定、可持续、可扩展的人机环境系统,谁就拥有定义下一轮技术秩序的权力。

1、关于中美高科技博弈从单纯技术竞争到系统主导权的竞争

在以往的科技竞争中,芯片性能、AI算法速度等技术指标确实是重点关注对象。例如,在芯片领域,制程工艺的先进程度曾是衡量一个国家半导体技术实力的关键。像英特尔、AMD、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长期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占据优势,其芯片的计算能力等技术参数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系统层面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稳定、可持续、可扩展的人机环境系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技术、能源供应等众多要素。以5G网络建设为例,这不仅涉及5G芯片等硬件技术,还包括基站建设布局(硬件设施)、网络协议(软件和通信标准)、能源供应保障(系统可持续性)等众多因素。中国在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中,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5G人机环境系统,这使得其在5G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本国的数字经济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持,也对全球5G产业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2、系统主导权对技术秩序定义的重要性

拥有系统主导权意味着可以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构建主导的人机环境系统,就可以主导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标准。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谁主导了系统架构,谁就能决定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传输的安全标准等。这就好比在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微软的Windows系统凭借其广泛的应用生态和系统主导地位,定义了个人电脑的操作方式和众多软件的开发标准,使得其他软件开发者必须遵循其规则,从而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系统主导权还涉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系统可以更好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早期的新能源汽车为例,特斯拉不仅在电池技术等硬件上有优势,其构建的包括充电桩网络(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硬件设施)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使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它可以更好地协调电池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等上下游企业,按照其系统要求进行生产,进而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定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秩序,如充电接口标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规范等。

2025年7月23日,特朗普一口气签下三道行政命令,剑指人工智能领域。美国通过联合盟友打造“芯片联盟+AI 联盟+标准联盟”,意图建立排他性技术生态,把控全球技术话语权;而中国则依托“国产芯片+国产 AI 框架+国产操作系统”作为根基,整合国内资源,稳步推进自主的平行技术体系构建,旨在打破外部技术封锁,实现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与长远发展,为全球技术格局多元化贡献力量。这种从单纯技术竞争到系统主导权竞争的观点反映了科技竞争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掌控权的深刻认识。

未来科技竞赛,不只是看谁更快,而是看谁能定义“什么是正确”。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超越人工智能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495490.html

上一篇:自主、它主与智能
下一篇:信息,具有态、势/感、知的二象性
收藏 IP: 124.64.124.*|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