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为什么说Being与Should问题是人机关系绕不开的关键问题? 精选
2025-5-24 06:55
阅读:1129

Being(存在)与Should(应当)问题是人机关系中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因为它们分别关乎机器“是什么”和“应当如何”的本质与价值判断。Being问题聚焦于机器的现实状态、功能边界以及其是否具备类似人类的意识、情感或自主性等存在特征,决定了机器在人类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而Should问题则涉及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探讨人类应当如何设计、使用和管理机器,以及机器应当如何与人类互动以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社会利益。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一方面,机器的存在状态(Being)直接影响人类对其行为规范和伦理责任的考量;另一方面,人类对机器的期望和规范(Should)又引导机器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在人机关系中,Being与Should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哲学和技术伦理框架,既影响着技术的发展路径,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社会秩序的反思与重构,是人机关系中必须持续探讨的核心议题。进一步看,若Being 是“性”,Should则是“义”。

一、“Being”(存在、本质)

人类需要明确“人”和“机”各自的存在本质。人类是具有情感、意识、道德判断等复杂特质的生物,而机器目前主要是基于算法、程序和硬件构成的工具。人工智能机器的“存在”是基于其算法逻辑和数据处理能力,它没有像人类那样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主观意识。如果不能清晰界定人和机的本质,就会出现混淆,比如把机器的某些行为过度拟人化,或者忽视机器作为工具的客观属性。机器的存在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复杂的智能机器人,其“存在”的内涵不断拓展。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它既是一个交通工具,又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其存在状态涉及软件、硬件、网络等多个方面。人类需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与之互动。

人和机在社会和技术体系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关键问题。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创造和使用技术,而机器主要是辅助人类完成任务。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的存在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劳动强度,但人类仍然是生产活动的主导者,负责设计生产流程、监督产品质量等。如果机器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可能会出现机器过度替代人类工作,导致人类失业等问题。同时,机器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计算工具到现在的智能语音助手、医疗诊断设备等,机器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人类需要明确机器的功能边界,避免机器的功能被滥用。比如,一些人工智能算法被用于数据分析时,可能会因为算法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这就需要人类明确机器在数据分析领域“存在”的合理范围。

二、“Should”(应当、应该)

人机关系中涉及到很多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应当如何对待机器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智能机器人,人类是否应该赋予它们一定的“权利”或者“待遇”。从目前的技术和伦理观念来看,机器是人类的创造物,人类对其有管理和控制的责任。但是,随着机器越来越智能化,人类需要考虑如何避免对机器的不当使用,比如防止机器被用于恶意攻击或者侵犯他人隐私。同样,机器应当如何对待人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机器的行为应当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标准,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应当遵循医疗伦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如果机器的行为没有遵循应当的伦理规范,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人类应当如何与机器合作,合理分工是人机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在很多工作场景中,人类和机器需要协同工作,在建筑设计中,人类设计师负责创意构思和美学设计,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则负责精确的绘图和结构分析,人类应当根据机器的优势和自身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而不是盲目依赖机器或者排斥机器。机器应当如何更好地配合人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机器应当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功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的需求。例如,智能语音助手应当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如果机器不能很好地配合人类,人机合作就会出现障碍。

三、人机关系的动态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机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人类应当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带来的变化是一个关键问题。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与智能机器合作的工作环境。同时,人类社会的法律、政策等也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人机关系的变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工智能的应用,防止其对人类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机器应当如何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机器的设计和开发应当考虑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隐私、安全等观念有不同的理解,机器在这些地区的应用就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规范进行调整。如果机器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被社会所排斥。

人类应当如何规划人机关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人类需要思考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人类的主体地位和人文价值。在追求机器智能化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忽视自身的情感、创造力等特质的培养。人类应当确保人机关系的未来发展是可持续的,既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能避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机器应当如何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机器应当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更加注重与人类的情感交流,更好地融入人类的生活,如果机器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合适的定位,人机关系就会出现失衡。

有上述不难看出,Being(存在)与Should(应当)问题直接触及了人机互动的核心:机器的本质与人类对机器的期望。Being问题关注机器“是什么”——它的功能、自主性、智能水平以及它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和存在状态。这些问题帮助我们理解机器的现实能力和潜在影响。而Should问题则探讨“机器应当如何”——包括它应当如何被设计、使用和管理,以及它应当如何与人类互动以符合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一方面,机器的存在状态(Being)决定了人类对其行为规范和伦理责任的考量;另一方面,人类对机器的期望和规范(Should)又引导机器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在人机关系中,Being与Should问题不仅影响技术的发展路径,还深刻地影响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社会秩序的反思与重构,将一直是人机关系中必须持续探讨的核心议题。

djegi80r.png

人机交互是先“该不该”后“能不能”,机人交互则是……

在人机交互中,人类首先会基于自身需求、伦理考量和目标导向,思考“我是否应该使用这个机器来完成某件事”,即先判断“该不该”;只有在确定有必要和合适之后,才会去验证机器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即“能不能”。而在机人交互中,机器作为主体,首先会评估自身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技术能力和条件,即“能不能”;在确认能够完成任务后,才会进一步考虑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应该执行任务,即“该不该”。这种顺序差异反映了人机交互是以人类的意图和伦理为核心,而机人交互是以机器的自主性和技术实现为起点。

一、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1、“该不该”优先

人机交互的起点通常是人类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在使用机器之前,首先会考虑“我是否应该使用这个机器来完成某项任务?”,一个人在决定是否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时,会先思考“我是否信任这个功能?它是否适合当前的路况和我的驾驶需求?”这种思考本质上是“该不该”的问题。人类在使用机器时,会受到伦理和道德的约束。如在医疗领域,医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时,会先考虑“这个工具是否符合医疗伦理?是否会侵犯患者的隐私?”这些问题都是“该不该”的范畴。人机交互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和人类的意图。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决定是否使用机器,而不是单纯地考虑机器的能力,一个人可能因为觉得某个软件的界面设计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而选择不使用它,即使这个软件功能强大。

2、“能不能”其次

在确定“该不该”之后,人类才会去验证机器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如当一个人决定使用某个智能语音助手时,会先尝试一些简单的指令,看看它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人类在使用机器时,会关注机器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购买电脑时,用户会先考虑“这台电脑是否能够满足我运行大型软件的需求?”这种考量是在“该不该”之后的“能不能”问题。

二、机人交互(Machine-Human Interaction)

1、“能不能”优先

机人交互的起点通常是机器的自主性和能力。机器在与人类交互之前,首先会考虑“我是否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一个智能机器人在接到一个任务指令时,会先评估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能力,判断是否能够完成任务。机器在与人类交互时,会优先验证自己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技术能力。一个自动驾驶系统在启动时,会先进行一系列的自检,确保传感器、算法等能够正常工作,这是“能不能”的问题。机人交互往往是任务驱动的,机器会根据任务的要求来决定是否与人类交互,一个智能客服系统在接到用户咨询时,会先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不能,才会将问题转接给人工客服。

2、“该不该”其次

 机器在完成“能不能”之后,才会后置考虑“该不该”的问题。如一个智能机器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伦理和道德的困境,这时它才会重新评估“我是否应该继续执行这个任务?”。机器在与人类交互过程中,会根据人类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一个智能语音助手在执行任务时,如果用户反馈“这个结果不符合我的预期”,它会重新评估“我是否应该调整我的算法或行为?”这种反馈机制也是一种“该不该”的考量。

概括而言,人机交互更注重人类的需求、目标和伦理道德,因此“该不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而“能不能”是后续的技术验证。机人交互更注重机器的自主性和技术能力,因此“能不能”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而“该不该”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或之后的伦理和道德考量。这种差异反映了人机交互和机人交互的本质区别:人机交互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交互模式,而机人交互是以机器为中心的交互模式。

无标题1.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48697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