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是一种融合了人类智慧、机器能力与环境因素的复杂决策模式,它既不同于单纯的人的自主决策,也不同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与人的自主决策相比,它不再依赖于个体的直觉、经验或有限的认知能力,而是借助机器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实时感知,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弥补人类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不同,它并非完全基于预设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机械式决策,而是充分融入了人类的经验、判断力和创造力,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突发情况,同时考虑伦理、情感等人类特有的因素。这种决策模式通过人、机、环境的深度协同,实现了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机器的高效性和精确性,又利用了人类的智慧和灵活性,从而在复杂动态的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决策效能。
一、决策主体与参与要素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主体主要是机器系统本身,依赖于预设的算法、程序和数据,参与要素有限,主要基于系统内部的传感器数据、预设规则和计算能力,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是多主体协同决策,决策过程涉及人(指挥员、操作员)、机器(智能系统、武器装备)、环境(战场环境、作战任务)等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参与要素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机器系统的数据和算法,还涉及人的经验、直觉、判断能力,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二、决策过程与灵活性
机器决策过程相对固定,通常按照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进行决策,依赖于数据驱动或规则驱动的模型。并且灵活性有限,难以应对突发情况或未预料到的场景,缺乏对复杂情境的适应能力。人类决策过程动态,决策过程是动态的、实时的,能够根据战场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判断进行调整,其灵活性高,人的经验和直觉可以弥补机器系统的不足,能够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三、对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感知有限,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有限的环境信息,对环境的理解较为片面,理解能力弱,难以理解环境中的复杂关系、文化背景或人类行为的动机。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感知全面,人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和经验对环境进行全方位感知,机器系统则提供数据支持,其理解能力更强,人能够理解环境中的复杂关系和不确定性,结合机器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四、决策的可靠性和风险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可靠性高(在限定条件下),在预设的规则和数据范围内,决策的可靠性偏差不大,而且风险单一,主要风险是算法错误、数据偏差或系统故障。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可靠性更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人机协同,可以弥补单一系统的不足,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决策风险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除了技术风险外,还包括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判断失误)和环境因素(如战场环境变化)。
五、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适合于规则明确、环境相对稳定的场景,如工业自动化、简单的物流调度等,其局限性在于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如战场)可能无法有效应对。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特别适合于复杂、动态、不确定性强的场景,如军事作战、应急救援等,能够充分利用人、机器及环境的优势,实现高效、灵活的决策。
六、对人类经验的依赖程度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主要依赖于算法和数据,对人类经验的依赖较少,缺乏人类的经验和直觉,难以处理复杂的人文、社会因素。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依赖人类经验程度高,人的经验和直觉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系统为人类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经验优势,结合机器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在主体、过程、环境感知、可靠性、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通过人、机、环境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动态的环境,发挥人和机器的各自优势,实现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则更适合于规则明确、环境稳定的场景,但在复杂环境中需要与人类协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48570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