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周同庆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439.html,物理学家。1907年12月21日生于江苏昆山。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2月13日逝世。 曾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光谱学、气体放电光谱学研究,是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30年代研制了新的低压电弧光源,进行了Rb和Cs等原子光谱线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等研究。1940年应用声波技术研究测量长江深度、距离,研制出“磁伸缩式高频声波自动记录回声测深仪”。1955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医用封闭式X光管。
图1:周同庆
1933年,周同庆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On the Spectrum of Sulphur-Dioxide(二氧化硫气体光谱),论文全文:周同庆博士论文.pdf。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99921。普林斯顿大学官网找到了此文全文:https://catalog.princeton.edu/catalog/9913738173506421。
周同庆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1929 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王淦昌(CAS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施 士元(居里夫人的博士,施蕴渝院士的父亲)、周同庆、钟间共 4 人毕业。周先生的儿子,周曦,1980年到父亲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可能是第一个就读普林斯顿大学的新中国人(未核实)。周先生的女婿,奚树祥先生,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兼任梁思成先生助理,2021年将个人名下全部四千万资产裸捐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图2:周同庆与周曦在复旦大学宿舍楼
关于周同庆先生的博士导师,有“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的说法,或许不够严谨。首先,此处的康普顿是Karl Taylor Compton,他的亲弟弟Arthur Holly Compton是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普顿效应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然哥哥其实也非常牛,MIT校长多年(1930-1948年)。其次,从普林斯顿官网信息看,周先生的导师是:H. D. Smyth,这应该是有依据的。Henry DeWolf Smyth,也很牛,曼哈顿计划的顾问,曼哈顿计划第一部半官方历史Smyth Report的作者。周先生的儿子周曦教授,有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侧面证明了这些信息,https://paw.princeton.edu/article/my-father-princetonian-china。一个猜测是,周先生是1929年入学普林斯顿的,也的确上了Karl Taylor Compton的不少课,甚至当时导师就是Karl Taylor Compton,但Karl Taylor Compton不久离开普林斯顿去MIT当校长了,因此导师换成了Henry DeWolf Smyth。1931年,Physical Review(对,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物理评论)有一篇周先生和Henry DeWolf Smyth的合作论文,Emission and Absorption Spectra in Sulphur Dioxide,DOI:10.1103/PhysRev.38.838,侧面验证了这一点。1931年,Physical Review还有一篇周先生的独著论文,Oscillations and Travelling Striations in an Argon Discharge Tube,DOI:10.1103/PhysRev.37.574。1933年,Physical Review也有一篇周先生的独著论文,The Spectrum of Sulphur Dioxide,DOI:10.1103/PhysRev.44.638,此时署名改为全称Tung-Ching Chow(此前是T. C. Chow,还备注了北京大学,应该是周先生在米国时投稿、入职北京大学后正式发表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109-14954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