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笔
名家博士论文4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沃森博士论文1950年印第安纳大学
2024-6-10 07:02
阅读:5492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46-)似乎人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其杰出的科学成就,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其颇有争议。

1950年,22岁,沃森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X-Ray Inactivated Bacteriophage(X射线灭活的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论文全文,沃森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1909788974

1953年,沃森和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Nature发表雄文“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DOIhttps://doi.org/10.1038/171737a0。截至2024521日,这篇文章在Web of Science平台引用达11286次,其中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用8966次。其实这篇文章并不长,1页。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应该算典型的常被引论文,就是经久不衰,相当长的时间都有引用,2020-2023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用还分别达381436364344次!

Picture1.png

1:沃森和克里克发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沃森的博士期间的研究,与其获奖的DNA双螺旋结构,有关系吗?乍看,好像没有关系的,研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DNA结构,不直接相关。不过,科技史及相关的研究表明,沃森和克里克相较其他竞争者(全球同期有不少团队在研究DNA结构),恰恰有一点比较重要:沃森懂生物学和细菌遗传学,克里克则自学了X射线晶体学,并且对蛋白质比较了解。或者说,DNA结构的发现需要的恰恰是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沃森较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DNA结构发现过程中,有不少很有趣的故事,其中“照片51(Photo 51)非常有名,但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1920725-1958416日,为DNA结构的发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可能对这张照片无感,但沃森自述:看到这张照片的那一刻,我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我的脉搏开始加速。有文章介绍为什么这照片意味着双螺旋结构,有点专业性了,大家自行搜索吧。当然,富兰克林没有因为DNA结构获得诺贝尔奖,显然还有一个原因:她英年早逝,1962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时她已经仙逝好几年了,诺奖一般只给在世的人。顺便提一句,严格意义上:诺奖直接奖的是科研成果,不是人,所以一个人才能因为不同的成果多次获奖。同理,国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也是奖给成果的,一个人可以因不同的成果多次获得;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奖励人的,一个人不会多次获奖。

111.jpeg

2: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衍射图片照片51

有趣的事,后人在为富兰克林鸣不平,文章很多。但富兰克林本人好像并没有觉得受了多少委屈,甚至相反,她在1953725日在Nature发文,题为Evidence for 2-Chain Helix in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Sodium Deoxyribonucleate(脱氧核糖核酸晶体双螺旋结构的证据)DOIhttps://doi.org/10.1038/172156a0,文章一开头就说:WATSON AND CRICK have proposed a structure for sodium deoxyribonucleate con­sisting of two co-axial helical chains related by a diad axis,并引用了沃森和克里克的前文,感觉是心平气和地。当然,其实沃森和克里克的前文致谢部分,也有这一句:We have also been stimulated by a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unpublish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deas of Dr. M. H. F. Wilkins, Dr. R. E. Franklin and their co-workers at King's College, London。科学家之间,或许不像我们这些俗人猜测得那样不堪?

Picture3.png

3:富兰克林发文证实DNA的双螺旋结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109-143751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