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笔
杂评吴宪及其牛文
2023-5-25 09:24
阅读:23827

第一次听说吴宪,是看到协和医学院有个吴宪大楼,闹市东方广场北侧,本以为PUMCPKU一样未能免俗,有个校友或企业家捐钱很多,就给了个名。后来我被鄙视了,也再次暴露了我的无知与浅薄,PUMC还是很有情怀的,吴宪(Hsien Wu)可是全球知名的大科学家!早年协和生物化学系(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主任。

第二次,是学习邹承鲁先生关于科学交流、学术发表方面的文章,发现一篇名为《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 从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一篇论文的重新发表谈起》,发表在《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第1段全文如下:《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是蛋白质研究领域内国际上最具有权威性的综述性丛书。在该丛书今年(应该指1995)出版的第47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化学家,蛋白质研究的老前辈,J . T . Eddsall(原文如此,疑为Edsall)教授的文章吴宪与第一个蛋白质变性理论(1931)Hsien Wu and the first Theory of Protein Denateration(1931)”,对吴宪教授的学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卷还重新刊登了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关于蛋白质变性的论文: “Study on Denateration of Protein. Chinese Journal of Physlology, 1931,5(4):321~344”。一篇在1931年发表的论文居然在1995年仍然值得在第一流的丛书上重新全文刊登不能不说是国际科学界的一件极为罕见的大事。

这几天,PKU有场活动,总结20世纪中国的科学(数学是田刚讲的、物理是潘建伟讲的,生物是饶毅讲的)。饶毅的世纪八佳之一,就有吴宪的蛋白质变性研究。当然也有邹承鲁先生等人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

从学术出版视角,理想状态是,我国有足够多足够好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如果是这样,吴宪先生的文章其实不需要重印,大家直接阅读和使用原版即可,其实蛋白质变性研究后续有诺贝尔奖,吴先生的研究或许也是诺贝尔奖级;如果是这样,邹承鲁先生等人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也会传播得非常广泛、甚至摘得诺贝尔奖。当然,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没有获奖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中国的学术期刊再给力一些,会有帮助是肯定的。

历史无法假设,特殊年代做好学术期刊谈何容易。但读史明志。期待,我国的学术期刊能够越做越好!未来,我们真有超级棒的成果,不至于这个环节受到委屈。

八卦:我人生第一次上县城,好像就是因为初中参加读史明志杯历史竞赛,获得了一个什么奖。

1.邹先生文章(期刊网站打不开,不知道为啥,给个某网的链接吧)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jkpgKvIT9NkZNmQNo4kSVrOyQntdQfyTOR-jmYWXkdStRGwqC32ATi0pWL0oADlzDsHstWVt1OK&uniplatform=NZKPT

2.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J . T . Edsall文章: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65323308603290

3.饶毅的演讲,详见饶议科学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cakjgFH8SCPTK47wkFswnA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109-138933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