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吃五谷得百病”的菌心说学说之解读——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

已有 2451 次阅读 2016-6-27 21: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吃五谷得百病”的菌心说学说之解读——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然而可以通过“柔性辟谷”技术所改善甚至逆转

.

张成岗(菌心说学说·柔性辟谷技术·军事医学科学院,写于2016.6.27,02:27)。

.

   古人非常有智慧,结合生活中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说法,例如“民以食为天”、“吃五谷得百病”、“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等道理,而现在科学技术则在不断地通过各种科学手段证明这些说法的正确性,陆续找到了这些说法的科学依据,为古代实践经验的现代科学注解提供了系统而完善的客观依据。本文结合我们关于“菌心说”学说的系统研究,对“吃五谷得百病”进行解读,并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温水煮青蛙”的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的科学研究已经陆续证实“饥饿源于菌群”,即导致和驱动人体每天一日三餐吃饭的饥饿信号并非人体自身的信号,而是和人体共生的大量胃肠道菌群向人体发出的信号,在每天一日三餐的时候,这些胃肠道菌群就会反复产生需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和增殖的信号,通过分泌一些物质(蛋白酶等)来消化胃肠道粘膜,用来满足自己的繁殖。一旦胃肠道粘膜被这些胃肠道菌群所分泌的物质所破坏,就会通过胃肠道粘膜里边的神经丛向大脑发出受损的求救信号,表现为饥饿感。如果此时得不到食物来源,那么,这些胃肠道菌群就会持续破坏和分解胃肠道粘膜,从而导致产生胃炎、胃溃疡和肠炎等症状。反之,如果此时能够赶紧吃饭,那么,胃肠道菌群将会不再消化分解胃肠道粘膜,而转向攻击、破坏、消化食物,从而反过来相当于保护了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人体也就不再具有饥饿感了,而且人体可以进而从胃肠道菌群协助人体分解消化的食物中持续获得营养物质,促进人体生长。这是我们实验室通过大量研究所发现的“饥饿源于菌群”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过程,也就是说,在人体最重要的“吃饭”这一终生离不开的事件方面,胃肠道菌群所产生的饥饿信号是源泉,这是我们所提出来的“菌心说”学说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胃肠道菌群,那么人体将没有饥饿感、从而也将不知道需要吃饭这回事儿,将是很可怕的事情!当然,拥有什么样的胃肠道菌群,也就能够拥有什么样的食欲乃至情感,则是“菌心说”学说的高级内容,不是本文的重点,待后续进行专题解读。

   回到本文主题来说,为什么“吃五谷得百病”呢?过程和答案是这样的:虽然总体来说,胃肠道菌群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向人体传递饥饿感,然而,这里边具有非常细节的内容,即素食菌群向胃肠道粘膜传递需要素食的信号、肉食菌群则向胃肠道粘膜传递需要肉食的信号!这一点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非常类似,同时也是“菌心说”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人和动物对于所喜爱的食物种类的选择,取决于胃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例如一旦食肉菌群占了上风,那么这个人就爱吃肉,否则一旦食素菌群是主要菌群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喜欢素食。前者类似于越来越爱吃麦当劳、肯德基中尤其是炸鸡翅的小胖墩,而后者则类似于素食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其胃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当饮食与胃肠道菌群能够匹配的时候,这个人就会表现出满足感,否则,在吃饭的时候就会皱眉头不高兴,因为胃肠道菌群找不到合适的食物。

   上面我们介绍了饮食的种类依赖于胃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这个重要话题之后,接下来就容易分析“吃五谷得百病”的道理了。显然,在“饥饿源于菌群”的原理驱动下,人们进行吃饭摄食等动作,而胃肠道菌群的目的则是利用这些食物来繁殖自己的后代,并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也就是说,人体摄入食物之后,除过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之外,还有大量的成分被胃肠道菌群用来繁殖使用了。如果有益于健康的菌群得到大量繁殖并能够及时排出体外(而不是便秘)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容易变得健康起来;相反,如果不利于健康的菌群得到大量繁殖的话,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就将会变得不健康起来,尤其是容易表现为贪吃、饿得慌、腹泻、便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血氨等,这是由于不当饮食的反复刺激导致了胃肠道菌群的紊乱,破坏了菌群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内毒素通过肠粘膜持续进入体内和血液中,加速体内炎症反应,甚至在数年内导致形成“久炎必癌”的灾难性后果。由此可见,“吃五谷得百病”的关键因素在于长年、反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破坏了正常的胃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从而诱发人体基因表达异常和突变,最终表现为多种多样的慢性病效果。

   针对“吃五谷得百病”来说,从相反的角度而言,岂不是可以提出这样的主张即“不吃五谷就不得百病”吗?理论上是这样的,然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种情况怎么办?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不吃饭的话,人就会饿死的,开什么玩笑?!是的,表面来看如此,然而,却不能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明的“辟谷”技术,是中国道家养生的常用技术之一,可以促进健康长寿,与“吃饭七分饱”、“过午不食”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每个朝代包括现在在国内外经常有一些人使用“辟谷”技术进行健康养生,然而,几天时间只喝水、不吃饭的情况,容易让人担心身体是否能够受得了?因此,一些基于辟谷丹、辟谷丸、辟谷操甚至念咒语、行脚旅行、站桩打坐等方式来转移辟谷期间人体的饥饿感,是很多道家辟谷养生的常用策略。然而,正是基于“菌心说”学说的研究,我们通过大量科学手段、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证明,每天一日三餐通过给人体提供多糖和膳食纤维的“柔性辟谷饮料”来减少和消除人体饥饿感,那么,正常人即可轻松进入到连续7-14天只喝水、不吃饭的“柔性辟谷”状态,体重出现生理性下降10-20斤、体脂肪下降5-10斤、而蛋白质、肌肉等没有明显下降的理想结果,精力充沛,体力良好,脑力活跃,反过来佐证了“不吃五谷就不得百病”的说法。尤其有趣的是,我们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采用柔性辟谷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建立,而是还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同时能够延长动物寿命的60%以上,表现出惊人的“长寿”和“抗衰老”效果,包括IGF-1、insulin、CRP、IL-6等系列指标均在显著改善,将于近期陆续正式发表于学术期刊。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吃五谷得百病”的正的方面来看,还是从“柔性辟谷”抗衰老、促长寿、不得病的角度来说,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在这个过程中,胃肠道菌群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枢纽和转化的作用,即良好的饮食诱发良好的胃肠道菌群促进健康,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长期、反复、不断地破坏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导致百病缠身,这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一两年、五年十年之后,就会逐渐表现出多种慢病了。所幸的是,即便是由于不能够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的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话,如果能够时不时地采用“柔性辟谷”技术让人体的胃肠道菌群能够重建正常、健康的微生态体系,促进胃肠道菌群多样化的实现,那么,即便是已经倍受肥胖、便秘、三高、肠胃炎等慢病困扰的人员,也都可以通过柔性辟谷技术获得身体健康的受益,逐渐减少甚至消除慢病的困扰,回归到健康、长寿、少病甚至无病的理想状况,那样的话,距离我国实现全民的“健康梦”也就不远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987151.html

上一篇:看起来需要联合各界力量,把柔性辟谷事业做大做强!
下一篇:全力以赴,把“柔性辟谷”技术纳入非药物治疗临床方案中!
收藏 IP: 123.119.2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