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串级控制系统(主变量、副变量):是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

已有 7945 次阅读 2021-10-8 12: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2%E7%BA%A7%E6%8E%A7%E5%88%B6%E7%B3%BB%E7%BB%9F/7462562?fr=aladdin


串级控制系统是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 中文名  串级控制系统

  • 释    义  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

  • 条    件  扰动发生,破坏了稳定状态

  • 应用场合  容量滞后较大,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目录

  1. 1 介绍

  2. 2 组成结构

  3. 3 工作过程

  4. 4 特点及分析

  5. 5 工程应用场合

  6. 6 系统的设计

  7. 7 工业应用

  8. 8 几种典型应用

  9.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对象

  10.  应用于纯滞后较大的对象

  11.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对象

  12.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对象

介绍

编辑 语音

例: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组成结构

编辑 语音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的,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工作过程

编辑 语音

当扰动发生时,破坏了稳定状态,调节器进行工作。根据扰动施加点的位置不同,分种情况进行分析:

* 1)扰动作用于副回路

* 2)扰动作用于主过程

* 3)扰动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过程

分析可以看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特点及分析

编辑 语音

*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 [1] 

*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但是,串级控制系统所用的仪表多,参数整定也比较麻烦。 [1] 

工程应用场合

编辑 语音

*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过程

*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

* 应用于非线性过程

系统设计

* 主参数的选择和主回路的设计

* 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

* 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的选择

*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系统的设计

编辑 语音

1. 主回路的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其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类似,设计过程可以按照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原则进行。这里主要解决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回路的协调工作问题。主要包括如何选取副被控参数、确定主、副回路的原则等问题。

2. 副回路的设计

由于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对包含在其中的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二次扰动通过主、副回路的调节对主被控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在选择副回路时应尽可能把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幅度大的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此外要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

归纳如下。

(1) 在设计中要将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2) 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3) 副被控过程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相应特性。

(4) 要将被控对象具有明显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一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5) 在需要以流量实现精确跟踪时,可选流量为副被控量。

在这里要注意(2)和(3)存在明显的矛盾,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有可能导致副回路的滞后过大,这就会影响到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系统的设计中要兼顾(2)和(3)的综合。

例如,图1所示的以物料出口温度为主被控参数、炉膛温度为副被控参数,燃料流量为控制参数的串级控制系统,假定燃料流量和气热值变化是主要扰动,系统把该扰动设计在副回路内是合理的。

3. 主、副回路的匹配

1) 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时间常数的匹配

设计中考虑使二次回路中应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同时也要注意主、副回路扰动数量的匹配问题。副回路中如果包括的扰动越多,其通道就越长,时间常数就越大,副回路控制作用就不明显了,其快速控制的效果就会降低。如果所有的扰动都包括在副回路中,主调节器也就失去了控制作用。原则上,在设计中要保证主、副回路扰动数量、时间常数之比值在3~10之间。比值过高,即副回路的时间常数较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小得太多,副回路反应灵敏,控制作用快,但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过少,对于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不利;比值过低,副回路的时间常数接近主回路的时间常数,甚至大于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副回路虽然对改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有益,但是副回路的控制作用缺乏快速性,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严重时会出现主、副回路“共振”现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 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的匹配、选择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节器是定值控制,副调节器是随动控制。系统对二个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主回路一般要求无差,主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应选取PI或PID控制规律;副回路要求起控制的快速性,可以有余差,一般情况选取P控制规律而不引入 I 或 D 控制。如果引入 I 控制,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也没有必要引入 D控制,因为副回路采用 P控制已经起到了快速控制作用,引入D控制会使调节阀的动作过大,不利于整个系统的控制。

3) 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采用的反馈是负反馈。串级控制系统有两个回路,主、副调节器作用方式的确定原则是要保证两个回路均为负反馈。确定过程是首先判定为保证内环是负反馈副调节器应选用那种作用方式,然后再确定主调节器的作用方式。以图1所示物料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为例,说明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副调节器作用方式的确定:

首先确定调节阀,出于生产工艺安全考虑,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开式,这样保证当系统出现故障使调节阀损坏而处于全关状态,防止燃料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调节阀的 Kv >0 。然后确定副被控过程的Ko2,当调节阀开度增大,燃料量增大,炉膛温度上升,所以 Ko2 >0 。最后确定副调节器,为保证副回路是负反馈,各环节放大系数(即增益)乘积必须为负,所以副调节器 K 2<0 ,副调节器作用方式为反作用方式。

主调节器作用方式的确定:

炉膛温度升高,物料出口温度也升高,主被控过程 Ko1 > 0。为保证主回路为负反馈,各环节放大系数乘积必须为正,所以主调节器的放大系数 K 1< 0,主调节器作用方式为反作用方式。

例如图1所示串级控制系统示意图,从加热炉安全角度考虑,调节阀应选气开阀,即如果调节阀的控制信号中断,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控制信号上升,阀门开度增大,流量增加,是正作用方式。反之,为负作用方式。副对象的输入信号是燃料流量,输出信号是阀后燃料压力,流量上升,压力亦增加是正作用方式。测量变送单元作用方式均为正。

在图2的串级控制系统框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副回路可以简化成一个正作用方式环节,主对象作用方式为正,主测量变送环节为正。根据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中介绍的闭合系统必须为负反馈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即闭环各环节比例度乘积必须为正,故主调节器均选用反作用调节器,副调节器均选用反作用调节器。

工业应用

编辑 语音

1. 用于克服被控过程较大的容量滞后

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被控过程的容量滞后较大,特别是一些被控量是温度等参数时,控制要求较高,如果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串级控制系统存在二次回路而改善过程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工作频率,合理构造二次回路,减小容量滞后对过程的影响,加快响应速度。在构造二次回路时,应该选择一个滞后较小的副回路,保证快速动作的副回路。

2. 用于克服被控过程的纯滞后

被控过程中存在纯滞后会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使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使用串级控制系统,在距离调节阀较近、纯滞后较小的位置构成副回路,把主要扰动包含在副回路中,提高副回路对系统的控制能力,可以减小纯滞后对主被控量的影响。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 用于抑制变化剧烈幅度较大的扰动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对于回路内的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只要在设计时把变化剧烈幅度大的扰动包含在副回路中,即可以大大削弱其对主被控量的影响。

4. 用于克服被控过程的非线性

在过程控制中,一般的被控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线性。这会导致当负载变化时整个系统的特性发生变化,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单回路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由于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非线性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几种典型应用

编辑 语音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对象

当对象的容量滞后较大时, 若采用单回路控制,则系统的控制时间长、超调量大,控制质量往往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若采用串级控制,则根据对其特点的分析表明,可以选择一个滞后较小的副参数,构成一个副回路,使等效对象的时间常数减小,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快反应速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质量。因此,对于很多以温度或质量参数为被调参数的对象,其容量滞后往往比较大,而生产上对这些参数的控制质量要求又比较高,此时宜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1] 

应用于纯滞后较大的对象

当对象纯滞后较大,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有时可以用串级控制系统来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因为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后,就可以在离调节阀较近、纯滞后较小的地方,选择一个辅助参量作为副参数,构成一个纯滞后较小的副回路。当扰动作用于副回路时,在它通过纯滞后较大的主对象去影响主参数之前,由副回路实现对主要扰动的控制,从而克服纯滞后的影响。副回路纯滞后小,控制及时,可以大大减小扰动对主参数的影响。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对象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对于进入其中的扰动具有较强的校正能力。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只要将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就可以大大减小这种变化激烈而幅度大的扰动对主参数的影响。 [1]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对象

在有些生产过程中,有时两个互相关联的参数需要利用同一个介质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单回路回馈控制系统,则需要装两套装置。如前所述,在同一条管道上要安装两个调节阀,不仅不经济,而且也是无法工作的。对于这样的对象可以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分清互相关联参数的主次,组成串级控制,以满足工艺上的要求。 [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 参考资料

    • 1.  孙璇. 串级控制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J]. 科技资讯,2007,(02):1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307183.html

上一篇:[转载]关于发布生命科学部2021年度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指南的通告
下一篇:[转载]布鲁氏病一般指布鲁氏病菌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