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太阳/:sun,向地球持续不断地提供着能量,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已有 1867 次阅读 2017-2-16 22: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太阳/:sun,向地球持续不断地提供着能量,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基于菌心学和“格物致知”的初步解读


张成岗♥菌心学学科·柔性辟谷技术,2017.2.16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字都有其重要意义,将其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以及结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妨可以催生出新的理解。当年王阳明“格”了竹子,虽然未果,反而由于身体不适放弃了“格物(竹子)”,但是也毕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值得辩证地看待之。(参考资料,来自于网上:“格物”是早在《礼记》里就提出的重要概念,宋儒在谈心性修养的时候把“格物”提到了极高的位置。“致知在格物”,获取认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之理。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程朱之学是非常流行的。为了体认“格物致知”的感觉,王阳明决定亲自一试,他对着庭院里的竹子看了七天七夜,结果却一无所获,最终还生了一场病,从此他就放弃了“格物”的学说,他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与宋学传统开始了背离。)

当时光隧道不可逆地运行到21世纪的今天,当人类已经掌握了众多科学知识,再来看待这个“格物致知”的问题的时候,结合我们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无意之中,我们把“格物致知”的目标,瞄向了“生命,能量和太阳/:sun”,或许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解和思路,毕竟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思考只能让人类进步更快,而不是更慢。一旦人类停止思考,那么,即便是肉体存活,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反过来的思考。

在大理机场的候机厅里,望着窗外正在西下还早的太阳/:sun,暖洋洋的能量布撒在身上,身体会发热而出汗,但是,更多的方面却在激发着我去思考,能否“格一格”这个太阳/:sun?或许还将为人生带来新的感悟。

的确,在太阳系里边,太阳/:sun提供了所有的能量,供养着各个行星的热量,在地球上则提供了生命领域不可或缺的物质、能源和能量。一块石头,在太阳的暴晒下,一万年也不会开花结果,但是,一粒种子,在阳光、水分、氧气、土壤等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却能够生根发芽,是因为其内部的DNA遗传力量的持续驱动,即生命力的表现。这一点对于人体来说,也是类似的,即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供养身体,百年生存。说人类是太阳之子,并不过分,因为自然界的逻辑的确就是这样的。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有了太阳,就可以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供养人类的繁衍。然而,新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有人类?如果说进化是有道理的,那么,为什么自然界进化到了动物例如大猩猩、类人猿之后,并没有刹车,直到进化出了人类呢?这一点,恰好就是我在这一段时间、近年来“格一格”太阳的过程中,经常翻来覆去所思考的问题。

前已述及,能量,是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支撑地球生命的能量,均来自于太阳/:sun。接着,问题就来了,即:是谁驱动了我们人类摄入能量的开始呢?换言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我们人类吃饭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当然,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人们不断地告诉后代,人不吃饭就会饿死,所以要吃饭。然而,这一点其实这是吃饭的现象,而不是吃饭的根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也是很有道理的现象,然而,却并不是原因。

有趣的是,我们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在突破这些现象,靶向人类吃饭的本质。具体地,在我们实验室针对人类吃饭动机进行“格物致知”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我们人类每天一日三餐的饥饿感,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出生之后从环境里来源的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出于繁殖后代的需求,通过消化和破怀人体胃肠道黏膜,向人体传递饥饿感,迫使人体通过吃饭,既用于营养肠道菌群,又用于营养人体,从而促成了人体从小长大。到了老年,当肠道菌群逐渐变得衰败的时候,人的胃口和食欲开始逐渐下降,最终促使人体老化,乃至死亡。这一过程通常是一百年左右。因此,我们人类吃饭是假象,菌群吃饭是真相,人体吃饭只是搭了菌群吃饭的“便车”而已。

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通过每天一日三餐为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的肠道菌群各提供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即可轻松消除人体饥饿感,然后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生活7-14天,人体通过消耗自身脂肪提供热量,相当于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方式一样,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体逐渐从“三高”等慢病状态变得更加健康,这是因为柔性辟谷技术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把导致人体慢病的“异常菌群”抑制减少之后,“病根”就逐渐减少或消除了。

为此,我们提出了“菌心说”学说和“柔性辟谷”技术,认为肠道菌群是人体饥饿感的来源,是人类吃饭动机的核心,而且,我们后来的研究还发现,人类的欲望和心理活动,也是源于肠道菌群,在中医理论“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启发下,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人心即菌群、菌群即人心”的认识,是谓之“菌心说”学说之核心,即菌群主导人的情商。相应地,人类的大脑,则主导人的智商,包括思想、精神、意志、信仰等,均为人脑所负责。菌群和人脑,通过人类的肉体,分别来表征自己的存在。

一旦弄明白了上述关于“菌心说”学说的科学道理,而且掌握了能够显著改善“三高”等症状的“柔性辟谷”技术之后,即可掌握了在人体容许的情况下,短期(连续1-14天)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从而可以轻易地实现以下高级人生目标,即:不对生的留恋,不对死的恐惧,更加拥有的是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自然界的坦然,从而会更加充满对于大自然和太阳/:sun的敬畏,这种敬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因为太阳的能量启动了我们肉体的生命历程,而人类的智慧启动了我们精神的来龙去脉。在此命题下,无需过度在乎生和死,而更需要在乎人生的每一天,在于对应任何事物的“格物致知”的洞察与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明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人生智慧与健康逻辑,也能够在保护好自身以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为他人服务,为人民服务,因为这一点才是人生实现对自己的大理解的开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034098.html

上一篇:物质的存在,难道是为了精神的传承?
下一篇:“菌心说”学说:慢病源于菌群
收藏 IP: 123.150.182.*| 热度|

1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