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慢病防控工作应尽快调整到以“通过保护肠道菌群从根源上降低肥胖

已有 1449 次阅读 2016-9-6 05: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慢病防控工作应尽快调整到以“通过保护肠道菌群从根源上降低肥胖等慢病发生率”为主的方向从而破解医改难题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2016年9月6日


众所周知,我国慢病高发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甚至经济发展的程度,如火如荼的医疗改革也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去年年初被业界推崇的精准医疗正在吸引着医学界和医疗领域的兴趣,今年以来国家的利好政策又为中医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根据近年来的慢病发生发展特点以及中医和西医的综合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目前这些努力仍将难以为真正解决我国的医疗难题带来有效的方案,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医学研究以及医疗改革方向仍然没有弄清楚慢病起源与高发的根本原因并非人体基因和蛋白质,而是根源于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肠道菌群的严重失衡所致。为此,根据国际上以及我们已有研究的重大发现,我们强烈建议:我国慢病防控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应该尽快调整到以保护肠道菌群健康为主、从根本上降低慢病发生率的正确方向,从而真正破解医改难题。具体原因如下:

一、 我们通过发现“饥饿源于菌群”从而发现了肥胖等常见典型慢病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我们通过自身测试意外发现“饥饿源于菌群”,从而发展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案,即通过为肠道菌群提供碳源减少或消除人体饥饿感,人体就可以进入到只喝水不吃饭的状态,正常工作生活7-14天,体重生理性下降10-20斤、体脂生理性下降5-10斤。该成果为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民以食为天”升级到“菌以食为天(饥饿源于菌群、菌群驱动人体吃饭)”等关于人类吃饭的原因找到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将为包括三高在内的多种慢病的防控带来基于微生物组学干预的新方法,而且可为灾害救援、载人航天、粮草应急保障等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案。因此,肥胖本身以及由于肥胖所带来的多种慢病,已经有了上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远比“管住嘴、迈开腿”更加高效、简便、易行,且更容易推广落实;

二、 我们基本上已经找到了便秘的有效解决方案:具体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使其能够在肠道中完成正常的发育过程,即可实现从硬便向软便、从软便向稀便的转换,从而无需为便秘以及便秘所导致的相关慢病所痛苦;

三、 我们的研究同时也已经为胃炎、胃溃疡、肠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找到了部分解决方案,其核心思路也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与人体的互动关系而实现的;

四、 我们目前正在深化通过肠道菌群改善癫痫、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自闭症、抽动症等研究,有可能为多种慢病的解决找到基于肠道菌群为核心的系列方案;

五、 在解决这些常见慢病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不断反复地提示:在慢病起源与发展方面,“(肠道)菌群致病论”远比“(人类)基因致病论”更符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发现“饥饿源于菌群”之后,我们提出了“菌心说”学说,而且进一步发现“欲望源于菌群、心理源于菌群”等重要线索,为后续研究心理起源并发展出心理与精神相关疾病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六、 建议尽快立项启动针对肠道菌群与人体慢病的因果关系研究——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肠道菌群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不同的慢病状态与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甚至是因果关系,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强烈提示,肠道菌群应该成为解决我国慢病防控难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后续如果能够建立不同慢病与微生物组学的对应关系数据库,而且发展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就有可能实现多种慢病的精准干预和治疗,这也将是我国“弯道超车”和“领跑”国际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反之,如果目前医疗领域、医学学术界还不能够正确看待和重视肠道菌群与人体慢病之间的高度相关甚至因果关系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还将在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的道路上走很长时间的弯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不断出现;

七、 基于“肠道菌群健康、人就健康”的理念与中医的“藏象学说”相一致,尤其是“菌群”对于于“藏”、“人体”对应于“象”,从而能够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来自于“菌心说”学说以及“人菌平衡”的关键的理论支持;

八、 在“人菌平衡”基础上所构建起来的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体系将促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步入一个新台阶,例如进入“医学3.0”阶段,显著减少全社会慢病发生率,而不至于在目前的常规医疗水平徘徊;

九、 基于“菌心说”学说以及“人菌平衡”理念的指导,可以更加广泛地开展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的横向与纵向研究,以便为形成更多的慢病的有效的防诊治方案带来新的临床应用,为形成“以保护肠道菌群健康为核心的慢病防控”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带来质的提升;

十、 在从事上述创新医学理论以及相关临床研究方面,我们通过联合众多临床医疗机构(天津市宝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中美医院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发表的部分论文如下,SCI期刊论文正在陆续投稿中:

1. 张成岗. 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82万字,印刷中。

2. 张成岗*. 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为新药研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 30(7): 703-713.

3. 巩文静,黄清健,高大文,屈武斌,李志慧,卢一鸣,高艳,李培进,张成岗*. 柔性辟谷技术在青年人群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军事医学, 2016, 40(8):651-656

4. 张成岗*. 当前慢病防控困境迫切呼唤新医学和菌心说[J]. 科技导报, 2015, 33(22): 106-111.

5. 黄清健,滕淑珍,高大文,董红霞,沙继斌,巩文静,李志慧,李培进,翟军,孙长青,王广舜,张成岗*. 灾害救援中柔性辟谷提高救援效率的应急方案.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5, 4(2):81-85

6. 张成岗*. 青蒿素研发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 科技导报. 2015, 33(20):86-89


综上所述,基于我们几十年来从事医学研究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人类几千年来在慢病防控方面所形成的中医体系和中医体系的努力和探索,基于我们的学术敏感性和已有大量临床应用成果以及追求人类健康的责任担当,我们认为目前已经到了可以通过肠道菌群为中心升级慢病起源理念、促进中医现代化、重构现代医学防诊治体系的“临界点”时候了,建议当前医学研究模式和医学领域的工作重点应尽快调整到以全面促进肠道菌群健康、显著降低慢病发生率、促进人体健康的新的指导思路上来,从而加速推进我市乃至我国慢病防控事业的步入新时代!


建议人: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研究员,博导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科技新星,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001119.html

上一篇:肠道菌群应该成为解决我国慢病防控难题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确保肠道菌群健康·治未病,必将成为慢病防控与医疗改革的支点!
收藏 IP: 111.198.2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