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生
问题链教学法典型教案样例
2025-9-14 14:58
阅读:631

问题链教学法典型教案样例

课程名称:《创业基础》

教学主题:精准定位与价值主张设计——以解决“蚌埠某老字号食品品牌年轻化”问题为例

授课对象:大二本科生(跨专业)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授课教师:XXX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价值主张等核心概念。

    掌握用户画像(User Persona)、价值主张画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等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够运用问题链思维,将一个复杂的商业问题分解为可操作、可解决的子问题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真实企业问题导入,经历“问题识别-分解-探究-解决”的全过程,体验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流程。

    在跨学科团队协作中,培养信息搜集、分析讨论、创意发散和方案整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本土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在克服问题链中的困难中,培养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分解的方法,并运用价值主张画布工具构建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企业视角”(我们想卖什么)切换到“用户视角”(顾客需要什么),完成思维转变。

三、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与“蚌埠某老字号食品厂”(虚拟)沟通,获取品牌年轻化困境的一手资料。

    设计主问题与问题链结构图。

    准备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片段、小组任务卡、工具模板(价值主张画布等)。

    线上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务:了解该老字号品牌背景。

2. 学生准备:

    按学科背景(如市场、设计、食品、管理等)混合分组,5-6/组。

    完成线上预习任务,初步了解案例背景。

    自带可上网的移动设备,用于课堂调研。

四、 教学过程设计

() 第一阶段:问 - 真实问题导入 (10分钟)

 

1. 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简短采访视频:该老字号企业负责人讲述品牌面临的困境——“产品销量停滞,客户群体老龄化,不知如何吸引年轻人”。

    展示一组数据对比图:该品牌在中老年群体中知名度高达80%,在Z世代(18-25岁)群体中认知度仅占15%

2. 提出核心问题:

    【主问题】:如何帮助该老字号食品品牌打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价值主张,实现品牌年轻化?

    教师活动:阐述此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挑战欲。

    学生活动:直观感受问题情境,进入“创业顾问”的角色。

 

【教学反思批注】

 成功之处:真实企业案例与视频数据导入,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共情心理和探究兴趣。“创业顾问”的角色设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感和责任感。

 改进思考:下次可以尝试邀请企业负责人线上实时连麦1-2分钟,亲自“发布任务”,真实感和冲击力会更强。

() 第二阶段:解 - 问题链分解与协同探究 (35分钟)

1. 问题链分解:

    教师引导:“要解决这个复杂的主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把它拆解成几个更具体、更容易下手的小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问题树”进行头脑风暴。

    师生共同构建问题链:

      【子问题1】:我们的目标年轻用户(Z世代)在食品消费上,有哪些未被满足的“痛点”和渴望被满足的“爽点”?(用户洞察层)

      【子问题2】:我们品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哪些要素与年轻用户的需求匹配,哪些不匹配?(现状分析层)

      【子问题3】: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能为年轻用户提供怎样独特、有吸引力的价值组合?(方案构建层)

    教师活动:将问题链可视化板书,清晰展示逻辑关系。

2. 分组探究:

    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链方向进行深度探究。

    提供工具与资源:

      【子问题1】组:使用用户画像(User Persona)模板,创建2-3个典型的年轻用户画像。

      【子问题2】组:使用SWOT分析表,评估品牌现状。

      【子问题3】组:使用价值主张画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模板(提前分发)。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手机进行线上实时调研(查看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评论、行业报告等),填充工具模板。

    教师活动:巡视各组,进行引导,确保讨论不偏离方向,并解答工具使用上的疑问。

教学反思批注

 成功之处:问题链分解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将一个宏大的问题变成了可执行的任务,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供结构化思维工具(画布、模板)极大地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效率和深度。

 遭遇挑战:部分小组在将网上搜集的零散信息归纳到理论模板中时出现困难。例如,难以区分用户的“痛点”和“爽点”。

 应对策略:及时介入,通过提问引导(“比如,喝奶茶怕长胖是痛点,那什么是爽点呢?”)并提供一个已完成的例子作为参考,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

() 第三阶段:思 - 方案整合与创新 (30分钟)

1. 小组方案形成:

    各小组基于探究结果,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子问题1组:汇报他们构建的“Z世代美食达人”“健康自律大学生”等用户画像及需求总结。

    子问题2组:汇报品牌现状的SWOT分析结果。

    子问题3组:整合前两组的发现,尝试在价值主张画布上填写“客户痛点”和“价值主张”模块,初步构思新产品概念或沟通策略。

2. 集体研讨与迭代:

    所有小组集中,听取各子问题组的汇报。

    教师引导集体研讨:“子问题3组提出的‘开发低糖健康口味’方案,是否能精准回应用户画像中提到的‘怕胖又嘴馋’的痛点?”“他们的‘国潮风包装’设计建议,如何与SWOT分析中提到的‘品牌历史底蕴’这个优势更好地结合?”

    学生活动:各小组相互提问、补充建议,子问题3组据此优化自己的价值主张设计。

教学反思批注

 成功之处:此环节完美体现了问题链教学“分-总”结构的优势。各子问题组的成果成为最终方案构建的坚实基础,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协作的价值和逻辑的力量。课堂辩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激烈。

 改进思考:时间稍显紧张,部分组的表达意犹未尽。未来可将此环节扩展至50分钟,给予更充分的讨论和打磨时间,甚至允许学生进行简单的原型(如包装草图、广告脚本)制作。

() 第四阶段:创 - 成果展示与总结迁移 (15分钟)

1. 成果展示:

    选择一个小组,展示其完成的价值主张画布,并做1-2分钟的口头提案(Elevator Pitch)。

    示例学生方案:“针对‘健康自律大学生’,我们提出‘轻负担小食光’的概念。推出独立小包装、成分干净的零食,包装采用极简风+可回收材料,营销上与校园音乐节、自习室等场景结合。”

2. 教师总结与升华: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定位、价值主张)和方法论(问题链分解、用户洞察工具)。

    强调:所有创新的起点,都源于对一个真实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性拆解。

    布置课后任务:各小组完善方案,形成一份1页纸的简要商业计划书,上传至平台。

3. 展望与牵引:

    “下节课,我们将沿着这个问题链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个价值主张,通过有效的营销渠道传递给目标用户。敬请期待!”

教学反思批注

 成功之处:学生的最终提案质量超出预期,证明了问题链教学的有效性。总结将具体技能上升为方法论和思维模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后任务与下一节课形成连贯的问题链,保持了学习的热度和连续性。

 整体评价: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成功演示了问题链教学法的完整流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掌握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创新创业的信心。

 

五、 教学反思(总体)

1. 成功经验:

 “真问题”带来“真投入”:源自本土企业的真实困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和学习内驱力,课堂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工具链”支撑“思维链”:用户画像、价值主张画布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脚手架”,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可操作,有效支撑了问题链的解决。

 “小循环”构成“大体系”:本节课是“品牌年轻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业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86-1501889.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