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冲
学者的使命——纯学问
2010-11-26 13:54
阅读:5145
标签:学者, 纯学问

学者因学问而得名,指有学问且做学问的人;学问作为系统化的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学者的存在价值,显然主要由其认识活动而来,除却部分身兼数能的人,借用纯文学的呼号,自以为,学者的使命——纯学问。

纯文学,纯在坚守文学自身的操守,纯在感应现实生活变动召唤的同时,不会为现实生活斑驳汹涌的幻象所摄,坚持走文学自有的道路,以文学特有的形式影响人类社会。

那么,纯学问呢?纯学问的提出,缘于学者角色定位的混乱。

任何领域的认识,最终必然会与实践现实挂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近来,以认识为主要任务的学者,由于实践现实的境况和压力,纷纷失守阵地,在实践现实的责问下,竟然忘记了自身的操守,开始一点一点俯就实践现实,甚至放弃认识任务,主要为实践现实的枝节问题,而频频出手,在形象上,不伦不类,在学问上,鱼龙混杂。

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提法,就是一大明证。这种狭隘或自以为是的提法,其实否定了所有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事实上,无论哪一类知识分子及其研究,是必然具有公共性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只为自己,或为非地球族群工作和研究。他们一直在为人类公共事务的发展,提供着品质不同的认识服务。

人类的实践的确非常重要,也正因为重要,才出现了专门从事认识工作的学者,以为五花八门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但,最近几年,由于实用主义的泛滥,致使不少学者,或迫于压力,或媚于利益,逐渐失守学者纯学问的阵地,大摇大摆地从事起实践工作者的事来,越俎代庖,尤其是一些搞基本理论研究,或哲学研究层次的学者们。

任何工作或成就,有没有用?是相对于特定的对象和需求而言的。

水,对于解渴是有用的,对于保暖遮羞就没什么用。许多基础性研究,正是因为实践者的有什么用的质问,而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大可不必。任何领域的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正途。

因为,即使实践者追问的有没有“用”,按照逻辑,也终将从基础性的研究中来,也将从纯学问中来。这就是学者的使命,这也是纯学问的意义。

相关专题:“知识分子”大家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冲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51-38765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