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从《金刚经》开始21

已有 1453 次阅读 2020-4-30 11:26 |个人分类:关于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二十一品继续色相虚空的说法,“须菩提,你不要说佛有这样的念头,我应该有所说法,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佛有所说法,即是误解了佛,不能理解我所说的原因。须菩提,所谓说法者,没有什么法被说,是被称为说法。”此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在未来之世,听闻了这部法,会生信心不?”佛说:“须菩提,他们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众生,佛说并不是众生,是被称为众生。”

这一品的否定更为彻底,佛祖直接否定了自己说过佛法,佛祖的用意在于不让众生为字面意义所困扰,更多地用心体会,体会佛法之精神。意会的东西永远大于言传的东西,言传的东西永远无法完全体现人的心意,无边的佛法何尝不是如此?佛祖也只能借助言语去传播佛法,但他担心众生为文字的表面所迷惑,所以否定了自己传过佛法。佛法相传,心传为上,就是心领意会,不是简单地依赖文字。教师教育学生同样如此,不能被文字所困扰,仅仅领会字面意义,教育的发生最终取决于受教育者内心的接受和调整,若是没有接受,受教育的通道被中断,若是接受了,不能进行自我调整,受教育同样没有被完成。因此,领会佛法精意比受困于文字更为重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51-1230930.html

上一篇:从《金刚经》开始20
下一篇:从《金刚经》开始22
收藏 IP: 118.74.2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