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福
没有“门槛”如何纳贤?
2012-7-27 11:55
阅读:4182
标签:style, 如何,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傅瑾造假问题引爆了科学网,由此引出了用人标准问题。我无意加入对傅瑾的声讨或者同情中,只想就因此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发表一点个人陋见。

自古就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说,但谁是伯乐?谁又是千里马?要发现千里马,首先就要有伯乐。显而易见,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因为没有伯乐,即便有千里马也很难被人发现。在一个平庸的社会里,伯乐与千里马都是稀罕物,所以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造假丑闻。造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造假不被人发现,不被发现的原因不在于造假者太高明,而是伯乐长了一副肉眼凡胎,也许他根本无法识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不拘一格降人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其最难之处就在于如何评价一个人的真正的能力?标准是什么?严格说来,能力的评判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也很难做一个横向的客观比较,这就是伯乐难得的根本原因。一般说来,同行是真正的伯乐,但这也存在问题,同行能不能判断出另一个同行的真实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同行的眼光如何?二是这个同行的可信度如何?所谓眼光不是指他能否判断出另一个同行发表论文的档次如何,而是他是否真正发现了同行的潜力与实际的水平?所谓可信度是指他是否真能出于公正、公平之心?实事求是地说,这两点都是目前我们有所短缺的。眼光的问题倒也不难解决,可以采取单位外甚至国外的评审方式就行了,可信度不太好说,即使实行校外评审有时也说不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最终评判往往并非同行,这就使得没有“门槛”的纳贤风险更大。

就一般意义上说,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力与学历不匹配的人为数并不多,进了大学而拿不到学位的人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严重偏科,另一类是不擅长读书或不认真读书。一个人如果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除非他(她)不想要学位,或者他在某些方面的成绩太差,一般是不可能拿不到学位的,至于傅瑾为什么没有拿到学位可能与她个人的实际情况有关。也许有人会反驳:“唐骏能力如何?他也没有博士学位。”全世界只有一个唐骏,再说唐骏从事的工作与他读书时就读的专业好像不尽相同。网上搜索知道,唐骏本科就读于北京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就读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即使一切都是真的,可以看到唐骏先生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唐骏为什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也许只有唐骏自己明白。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个案,不足以说明一般。因此将学历作为录用人才的基本“门槛”并没有什么错,这与很多单位以出身论英雄是不同的。毕竟经过了博士阶段系统的训练比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更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从另一个角度说,能力与学识有时也不能划等号,有能力的人可以写出流芳千古的文学作品,可以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机器,但他未必有能力担当一个导师。过去曾因为贾平凹先生担任某所高校的硕士生导师引发一场论战,反对者认为,硕士生导师不仅需要有才,还需要学识,能写小说未必能指导学生,这样的争议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涉及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回到“门槛”问题上来,如果没有了门槛,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想像一下可能的情景。说到底,能力的评判是个比较模糊的问题,什么叫能力?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只有两种人可以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最终裁决,一是领导,而是权威。假如你相信领导,信任权威,不妨不拘一格,否则还是按规矩办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值得借鉴的经验之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5963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