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反面教材的又一篇置顶大作,感觉有必要说几句,不过俺得先撇开干系,免得落下话柄与人。我虽然也是在职读的博士学位,不过俺读博的三年基本上是在就读学校度过的。从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看,不比那些统招统分的博士生们少。在我们那个时代,在职读博是个很普遍的事情,吉林大学数学系我这届博士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博士(六个博士生中只有一个统招统分生),而且基本上全脱产,偶尔也有给原单位上课的,但工作量很少。之所以算在职读博是因为还在原单位拿工资,有些人也多少承担一点教学工作,按照反面教材的界定,我们这些在职博士应该不属于他所说的范围吧?
有人认为我那篇《在职读博需谨慎》的文章人情味有余,公平不足,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公平指的是什么,让那些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干了若干年的教师们重新走向社会与刚毕业的博士竞争就是公平的?对于在职博士我无所谓主观上的同情,如果那些老师们能够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去攻读博士学位,我想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求之不得。有人认为想读博的老师可以与原单位签署协议,保证毕业后原单位能够接受,个别或许可以,普遍肯定不行,脱产读博又占着原单位的岗位指标,原单位就无法进人,三年的工作谁来干?
反面教材认为该取消在职博士制度的主要论点是教授的水平太低,我认为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它不足以成为取缔在职博士制度的理由,如果教授水平低以至于不能保证在职博士的质量,同样也不能保证全脱产博士的质量,教授水平与在职博士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范畴的概念。是否该取消在职博士制度?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现实问题,二是历史问题,离开了历史与现实谈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先来说历史,中国的博士制度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最早的18“壮士”到现在年招收五万的规模,所有的博士加在一起即使全部集中在高校也远远满足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师资需求,高校不可能以一当十宁可缺编也不愿意进本科生或硕士生当老师。事实上,近到十多年前,很多重点大学还得大规模招收硕士毕业生当老师,当年一些硕士生还不屑得去高校当老师呢。日积月累,高校师资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硕士、本科学历的教师,就在几年前,有些地方院校依然在招聘硕士毕业生,个别专业现在仍然需要硕士毕业生,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师资历史。
现实状况是几乎所有的地方大学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足四成,重点大学也有不少年龄并不算大的教师没有博士学位,但比例应该不会高,不难计算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多少人。这些老师大多在35岁至50岁之间,介于35岁至45岁之间的教师占大多数,如果取消在职博士制度,这些老师怎么办?是继续当老师还是让他们下岗?如果让他们继续当老师,等着他们退休后自然淘汰,估计待到他们退休时,现在毕业的博士也都过了不惑之年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不读博,学术水平在原地踏步,指望提高整体师资水平无疑是痴心妄想。
在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尚不具备博士学位的情况下取缔在职博士制度是否现实与明智其实是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取消在职博士制度是迟早的事情,但肯定不是现在,甚至不是在较短时间的未来。再过二十年,即使你不取缔在职博士制度,在职博士恐怕也会绝迹,何须为在职博士制度担忧?
在职博士的确有两类,一类是普通老百姓身份的在职博士,另一类是官员身份的在职博士,可能很多人对后者很是不以为然,但这不是在职博士制度的错,而是某些政策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把学历作为官员晋升的门槛,或者官员读博必须辞去官员职务,我想官员们自然不会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方式捞个博士学位。能否杜绝学术腐败不在于是否取缔在职博士制度,在职博士绝不是学术腐败的根源,而是学术机制不健全、学术规范形同虚设造成的恶果,不必归咎于在职博士,他们无力承受这么大的罪过,没有在职博士就不会有学术腐败吗?只要体制不健全,学术腐败就无法避免。
现阶段不仅不应该取消在职博士制度,恰恰相反,应该鼓励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攻读博士学位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师资水平,至于是在职还是脱产那就要看各个单位的政策了。如果用人单位开明一点,在职博士勤奋一点,导师把关严格一点,在职博士同样可以做出很好的工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如果学生不知勤奋,导师不知把关,即使是全日制博士一样可能成为水货甚至没人要的烂货。
相关专题:“在职博士”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51301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