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我的省自然科学基金挂了

已有 9095 次阅读 2011-8-24 18:47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申请今年的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博文,陈安博士说要等着看我的笑话,果然被他笑着了。

昨天我向科技处领导打听今年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获批情况,她告诉我:“如果有你,应该早通知你了。”言外之意自然是如果没接到通知,那就是没拿到。这个结果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也在我将信将疑的意料之中,其实能不能拿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省级基金的评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据说省级基金没有会评环节,最终能否拿到与通讯评审有关系,但似乎没有必然的关系,事实上,由于评审结果并不向当事人公布,这就给操作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这种方式好有一比,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然而测评结果并不对外公布,最终当选者的民主测评结果如何大家并不知晓,少数知晓者也是在非公开场合下知晓的。

诚然,通讯评审结果是否保密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公布有公布的好处,不公布也有不公布的好处。公布带来的好处是管理者暗箱操作的空间较小,不公布带来的好处是评审者可以不受干扰、毫无顾忌地进行评审。不过无论是公布还是不公布通讯评审结果,都可能有副作用,公布的副作用是评审者在评定时可能会有顾虑,尽管评审专家名单是保密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有能人最终知道谁是评审专家,当然,有本事知道评审专家名单者或许不必担心评审结果。不公布的副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给暗箱操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如何杜绝这些弊端呢?个人以为会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虽然会评也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至少让通讯评审者不至于过度的胡言乱语,也使得评审过程的公开化程度提高,不至于由管理者说了算,因此有些人建议取消国家基金委的会评环节其实是不明智的。会评环节的确会给某些人带来机会,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它保证了整体上的相对客观与公正,因为增加了会评环节就基本上杜绝了大规模暗箱操作的可能。说到这里该不会又有人说我是既得利益者吧?特此声明:本人不是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的会评专家,偶尔参加的某些会评也是与本人毫无关系的评审,所以列位看官就别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了。

建议:各级各类基金管理部门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习,最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搞一个基金管理培训项目,让各省、各地区的基金管理部门派人参加学习,借鉴国家基金委的成功经验,如此或许可以为其他各级基金建立相对公正的评审机制带来一些帮助。

话虽如此说,谁会听我的呢?



基金申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479146.html

上一篇:广州的天是晴朗的天
下一篇:增江水暖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30 李学宽 吴飞鹏 刘立 陈安 徐耀阳 杨正瓴 丁甜 迟菲 吕喆 肖重发 郭向云 逄焕东 刘全生 朱志敏 文双春 刘光银 王芳 张焱 杨秀海 俞立平 王德华 郭胜锋 向剑锋 彭真明 吴斌 李士成 刘用生 白建超 zzjtcm xiaxiaoxue86

发表评论 评论 (1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