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中国科学有前途吗? 精选

已有 16761 次阅读 2010-11-15 23:56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鸿飞先生自从洄游到美国,一直没在科学网露面,似乎只偶尔冒冒泡,没成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篇《科技部不用替中国科学家群体整体素质低代为受过》(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207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又一次在科学网炸开了锅。鸿飞先生的观点总是那么的独特,这也许是他很受科学网大众欢迎的重要原因吧。

    我们姑且假定鸿飞先生的话是对的,即“中国科学家群体整体素质低下”,接下来大家要问的问题必然是:为什么低下?是国内的科研人员天生素质低下还是有别的原因?像我这样没见过多少世面的纯土鳖水平低下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那些喝过洋墨水,当年在国外或许还做出过好成绩的海龟们为什么回国后就变成水平低下了呢?最近回国的部分大牛如果在国内坚持个十年八年的话,不知是否还能保持他们在国际上的大牛水平?鸿飞说大多数最优秀的华人科学家流落海外,为什么这些科学家不愿意回国呢?甚至鸿飞这样的年轻才俊即使回国了最终还是继续流落?不知鸿飞先生能否告诉大家该抱怨谁?抱怨国内这些群体整体素质低下的科学家们吗?可这些低素质的科学家们又该抱怨谁呢?是谁造就了这支“低素质”的科研队伍?谁该为“中国科学家群体整体素质低下”买单?

    其实科技部资助的中国科学家占中国科学家整体的比例并不算很高,所以鸿飞说“科技部不用替中国科学家群体整体素质低代为受过”并不准确,也许他的意思是科技部资助的科学家们可以代表中国科学家整体吧。我倒是觉得可以换个角度理解鸿飞先生这句话,那就是科技部不必再搞973什么的了,花了钱还不讨好的事干嘛要去做呢?最好的办法是取消一切重大项目以及各种级别的奖励,把资助重大项目的钱划拨给国家基金委,由基金委多设立一些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按照鸿飞先生的标准,也许国内的科学家们也就配弄个面上基金什么的,学校不用再逼老师写文章了,既然觉得洋鬼子的用人办法不错,何不照搬过来?也不必大开杀戒,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和谐过渡。

短时期内改变体制的可能性不太大,需知一种制度的变革不是个小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简单的办法是停止重大项目与奖励的评审,让个人与单位不需再为重大项目与奖励去竞争。国家只需关注几个涉及国计民生方面的大问题,例如,国防问题,那是大问题,可以不惜成本,又如粮食问题也是个大问题。我觉得什么问题真正值得关注是明摆着的,不需要专家论证,普通百姓都知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有两个,一是他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挑衅,二是富庶的国民,民富才是真正的国强。除了那些真正利国利民的重大问题国家可以考虑给予重点资助,其它的不妨洒洒水,让更多的人能有条件把研究做下去,因为科学在于探索,你不知道到底哪个问题是真正重要的,也不知道什么问题最终是否一定能获得解决,也许你现在认为重要的问题在将来的某一天被证明一文不值,也许你现在认为不重要的问题将来会载入史册、造福于民。最开明的科学管理莫过于还科学探索的自由,管理者不需过分纠缠在某个问题的科学意义及价值是什么,但研究者自己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仅仅靠一句“因为兴趣”恐怕是不够的,至少要让同行知道你为什么对某个或某类问题感兴趣。

同行评议还是需要的,但不妨国际化,同时减少某些环节。投票是个好事也是个坏事,好处在于有时也许可以把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挖掘出来,不足之处在于,投票制的前提是投票人都是公正、公平的,恰恰是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记得我参加过一次教改项目的评审,有一个项目初审时就被专家“枪毙”了,可在终审时所在学院的专家提出异议,认为评审专家不公正,这么有特色的项目怎么给枪毙了。当时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评审就好比体育比赛,一个人初赛时就被淘汰出局,不管是因为裁判不公正而被淘汰还是因为的确水平不行而被淘汰,但既然游戏规则如此,恐怕还是要按照规则来,更何况某个学院有专家参评所以有发言权,可以为自己学院的项目鸣冤叫屈,但是这对那些没有专家参评又被淘汰的项目公平吗?谁能为他们叫屈?所以,专家投票制度也许可以改革一下,具体怎么改革我就不好妄加评说了,因为每种意见的提出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只有决策部门才有最终的决定权。

中国科学有前途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384134.html

上一篇:在西安拍美女
下一篇:千古长江黄鹤楼,梅轩舞女出荆州
收藏 IP: .*| 热度|

52 李小文 刘全慧 廖永岩 刘建彬 冉思伟 文绍 郭向云 蒋永华 陈绥阳 孙学军 王涛 王德华 梁建华 陈安 张亮生 陈国文 刘立 唐小卿 丁甜 陈苏华 吉宗祥 佟冬 杨正瓴 吕喆 王启云 邸领军 苗元华 李志俊 李学宽 鲍海飞 许培扬 唐常杰 王有基 徐耀阳 王季陶 丛远新 曹贺贺 张诗波 黄峥 刘庆丰 吕杰 侯振宇 FloatingRose xd ten1917 lftkf wwsoul colorfulll ffy zengfeng goudan1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