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会对号入座,但这里并无特指,尽管是所历所闻。在某个竞赛中,一个选手明明对概念的解释是对的,可有评委偏说选手错了。跟谁说理去?打分权在专家手里!不由你不服。这年头,好东西未必有人识货,反之亦然!建议专家在发表高论前先温习一下基本概念,竞赛的知识点都是已知的,忘了也没关系,可以在发表高论前先看一看,哪怕网络搜一下也行,尽管百度有时不靠谱,好歹有个参考嘛。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少见,有一次我的学生在皇城根儿研修,最后有一个环节,需要每个学员讲一个知识点。我那学生大概受我的影响深了一点,偏要把知识点讲出个所以然来,点评的专家打断了她:“你讲那么多为什么干啥?直接讲怎么玩就行了。”学生很委屈地将此事告诉了我,我非常愧疚地对她说:“不好意思,是我误导你了,忘了告诉你,在外面要懂一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巧。你瞧那些有经验的中小学老师,他们就懂这个道理,当有专家评课时,必会按照专家的要求搞出一堆创新的东西来,什么分组学习、多媒体动画等等,甚至课桌的排列也与往日不同,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如果再配合一点,那就是一节令专家赞不绝口的好课了。但日常教学又必然是另一番模样,因为教师心中明白,教学是一项踏踏实实、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花里胡哨。你咋就学不会呢?“学生深以为然。当然,我说这番话也是为了推卸我当年对学生们教育不力的责任。😄
我不反对教育改革,相反地,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改革,但我赞成的改革不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更不是缺少学科背景的专家看得懂的改革,而是实实在在的将课堂回归到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提升的轨道上来,至于形式,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最好,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是折腾。
能力提升与升学考试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取缔升学考试意味着升学公平性的丧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在素养、能力的提升与升学考试之间寻找到平衡,这需要一点责任心与终身学习的精神。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145609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