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种模式生产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最佳?
作者:王孝养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一篇好论文在发表前都演义了许多故事,故事从科研构思开始, 到课题设计、实验,再到数据分析、论文初稿、最后发表出来。科研的程序是千篇一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但每个环节的完成却各有各的故事和方式。根据我多年做科研的体会和观察,一篇论文的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集体攻关型: 老板组织和设计课题,然后将各种分课题或实验交给实验室的若干个成员,每人分别承担一部分。老板负责监工和收结果,最后由老板汇总撰写论文。这种方式在刚独立的年轻PI中比较常见,在少数著名的实验室,如2007年生理医学诺贝奖获得者犹他大学的Mario R. Capecchi也是这样的方式生产论文的。
好处:由于每个人的实验技术既有优势,也有盲区,这种工厂流水线样的作业方式,可使实验室每个人的实验技术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提高了论文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是否能发高水平的论文,完全取决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不过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做科研的实验室老板,一般都比较自信,水平也较高。
坏处:这种科研方式对研究生和博士后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很不利,甚至有些论文的第一作者连自己的论文都没能完全读懂。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有些年轻PI在博士后或博士其间发表了不少好论文,一旦自己独立后很难发表出高水平的论文。其实他/她可能没有真正经历论文生产的全过程,至少他没有真正参与论文的课题设计和书写,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好的实验匠。
2)单干型: 单干型就是从课题设计到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都由一个人完成。完全的单干型在当今的科研中很少见,就从现在的发表的论文就可以看出,多数论文的署名都在三个以上。在有些研究,比如理论数学或理论物理,有可能有一人完成。
好处:这种方式生产论文的成本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坏处:要发表好论文比较难。除非他/她有很好、很全面的科研功底,而且工作足够努力,很多实验方法和技能都能自己搞定。
3)中间型:就是介于集体攻关型和单干型之间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应该是目前最流行的论文生产方式。通常是实验室的老板把一个课题的方向布置给研究生或博士后,然后由其完成从课题设计、实验,再到数据分析、论文初稿的主要工作,有时导师会配备技术员协助做些常规性的工作,有时候实验室的其他成员也帮助做一些工作。整个过程都有老板和实验室成员一起讨论和分析,以便少走弯路。
好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集体攻关型和单干型生产论文的不足之处。
坏处:能否发好论文还的取决与老板的水平和实验室同事或合作者的团队精神。
结论: 每种论文的生产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对于年青学人来说,在研究生其间在集体攻关型的实验室学习,在博士后其间在中间型实验室做研究训练。这样既可以有较好、较多的科研论文发表,又能得到很好的科研训练,对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