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石鼓
从“射满清国旗”的风波看民族问题得失
2016-5-28 14:28
阅读:9981
标签:政策, 民族, 汉服, 身份认同



日前,武汉理工大学的风炎汉服社举办了穿汉服射满清国旗的活动,被许多人批评搞民族分裂。还有人把其它人搞的射成吉思汗、射努尔哈赤像的活动的图片放在了一起,引来更多人围攻。据悉,东北,内蒙还有人打来威胁电话。


对于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现在国家采取的是“装糊涂+拖时间”的法子,什么都不承认是民族矛盾,也不承认有宗教问题,而是希望在否认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时候,靠时间去磨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不是随时间推移而消失,而是不断滋生和加强的。尤其是,不能妄图靠经济发展去解决民族问题,很多问题穷的时候不会暴露,经济宽裕了有闲工夫了才大爆发。关键,还是要正视问题,承认问题,要一个个的切入口去入手,消除民族认同的隔阂,而非设置一整套系统去扩大民族差别


一谈民族认同问题,经常就有人片面强调其复杂性,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文化问题,等等,说来说去就是只能捂着,别的啥也不能干。事实上,无论多么复杂,总要有入手处,其实民族认同问题最直接的在于身份识别,这种身份识别有几类非常明显而有效的


1、你穿什么(服饰)。一眼就知道你是不是我这类的,中国古代点抓得特别好,汉族服饰上衣下裳,交领右衽,数千年固定下来,就很有利于相互识别。又比如几年,面对法国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移民过多的情况,萨科齐政府出台政策,在公共场所,不允许蒙面,实际上这是在封锁有关宗教人群之间进行身份识别进而互相抱团的一个切入口。

2、你说什么(语言、文字)。这个是沟通的问题,在09年新疆7月5日砍杀事件之前,新疆的维族儿童很少进入汉语学校读书,另外,回民地区,很多学校还教授阿拉伯语,让孩子用阿拉伯语去诵读所谓最纯正的古兰经经文,这不是让他们加剧小圈子抱团吗?

3、你庆祝什么(节日等)。这个是集中时间搞活动的方式来增强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这个仪式性和文化性非常重要。

4、你日常要遵守什么(民俗、宗教礼仪),这个是在日常行为中增强凝聚力,比如,不能吃猪肉,比如什么时候去向谁做祭拜,你什么季节要做什么。

5、你纪念什么(英雄、历史),这是在相关人群心目中构建一个巨大的人格偶像和共同的语言背景,增强凝聚力。

6、在国家那里你是什么(官方的民族划分),这个是国家力量去推动民族之间的区分,无论婚丧嫁娶,无论是高考还是就业,甚至乘车住宿,一出示身份证,就区别立现。

7、你觉得应该的是什么(观念、习性、教育),比如,西南有些少数民族古代时嗜杀,对同族也睚眦必报,现在因为他们在人种和语言上和汉族差不多,进入同样的学校读书,这个区别就削弱了,这种观念、习性问题,应该从小教育。


反观我们国家在做什么?一句话,就是一边不承认民族矛盾,一边运用国家力量去加剧民族分化。

1、服饰:讴歌和鼓励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大型政治会议场合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代表着民族服装。

2、语言文字:为根本没有文字或文字已经失传的民族系统的造字,在东北一些大学开设业已濒临灭绝了的语言专业去挽救它。

3、节日庆典:在一些地区搞民族节日庆典,并为之确定地方性假日。

4、民俗、礼仪:给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大修民族宗教场所,还把许多文革中都脱离了饮食禁忌的前神职人员请回宗教场所去教大家不饮食禁忌;扩大对神职人员的供养规模。

5、历史纪念:在历史描述中回避民族屠杀,弱化民族分化统治等事实,而是以所谓的“人民”与“贵族统治者”的划分方式来描述,甚至把外来民族征服者描述成了大英雄,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去纪念和缅怀那些事迹和人物,甚至还怀着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民族悲情。

6、官方民族划分:前期仿效斯大林的假大空的一套,设置民族划分系统,将民国时期18个民族进一步划分为56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汉族中人为划出),然后再讲我们有多少多少民族一起大团结,营造一个虚假的许许多多民族大团结的图像,这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问题;后期引入西方那一套人类学研究的思想,将民族划分无穷细分,然后搞所谓的文化保护、文化挖掘,这是中计了,第一是中了西方的计,进一步强调和增强了人群之间的区别,分化了民众,第二是中了无节操的学者的计,你只要民族划分永远细分下去,他们的科研经费不就源源不绝了么?第三是将身份证上写上民族成分,将教育、考试、生育、就业等都跟民族挂钩,用国家力量去不遗余力的推动民族之间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互相区别开来。

7、观念、教育:在学校里,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横行霸道,老师却不约束,说是怕激化民族矛盾,殊不知越是纵容,越让他们觉得那样是对的,这迟早要激化矛盾。还有新疆75砍杀事件的诱因之一是韶关维汉工人群殴,明明就是维族人强奸汉族女工引起的,政府偏偏要否认,结果呢?那当然就是汉族人欺负维族人了咯。人家不会领情的。


饱暖思淫欲,在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提高了的情况下,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会日益显现。


这里我不谈如何解决,相信看了上述的问题后,大家心里都会有一套应对策略了吧,虽然我们的想法虽然不一定一样,但只要识别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有共同的讨论基础了,有机会可以深入讨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石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1933-98083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