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前,我的导师曾说:90年代给大学老师涨工资的时候,是希望老师们的收入可以高到不与西门早市卖水果卖菜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
后来我回到家,就把这段话转述给了我父母,和他们的一个好友,我的一个阿姨。这个阿姨说:你导师说的太有道理!也是90年代的时候,当时大伙去买菜都讨价还价,只有王厂长的老婆不讨价还价(注:她指的是辽宁轮胎厂附近一个小菜市场,大约几十个小贩)。当时觉得她是摆阔,现在看来人家是有素质,自己回想自己讨价还价都觉得磕碜!
当然,我们绝不是说小商小贩就都道德高尚。事实上,他们中有很多道德败坏之徒,这部分人以次充好,用假秤,劣迹斑斑。但无疑,他们属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而仅仅是价格问题,那么讨价还价有些丢人。有点像与《蚕妇》中的蚕妇讨价还价,与《江上渔者》中的渔者讨价还价。
这让我联想起最低保障金。最低保障金本是政府保障收入最低的群众活命的钱,却也有少数收入可观的家庭混低保,与穷苦人争利,真是丧尽天良!幸而党和政府已经加强低保条件的审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