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都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vaxin

博文

吴鲁芹的《英美十六家》

已有 3899 次阅读 2011-2-20 16:26 |个人分类:读书阅史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吴鲁芹, 英美十六家

    吴鲁芹的散文可以说延续了他的老师陈师通先生(就是曾经被鲁迅骂过的陈西滢,读鲁迅全集就不禁感叹,鲁迅骂过的人真多,而被骂过的人仍是对他尊敬欣赏无比)和与他亦师亦友的梁实秋先生洗简、风趣、流畅的风格。难怪被当下几大散文高手,董桥、傅月庵、夏志清联合推荐。

    《英美十六家》被吴鲁芹称为是退休之后的逾矩所作,不为扬名,不为学术,只为圆他对英美文学最初的梦想。于是吴老挑选了十六位他喜爱的当代英美文学家,面对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不少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更是欧美文学奖的常客),开始了不辞辛苦的走访寻觅之路,走访过程虽然辗转但却充满趣味。这些作者大多奉行着“知名但并不希望为人所知”的生活原则,大都隐居乡野,一次吴老不愿与一位女作家在纽约相见,而宁愿坐火车转小型飞机再租车前往的“朝圣”之旅,可见其心之虔诚。正是因为吴老纯粹抱着兴趣来完成这本书,读来反而比一般的文学评论著作更吸引人,行文不落巢窠,看来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

    夏志清为《英美十六家》所作之长序,以时髦语来形容绝对是写得很“给力”,夏老坦言尽管现代文学研究是他目前研究主项,但英美文学却是他的“first love”,只是如今时间有限,许多英美当代作家之精彩作品都无法一一拜读,所以对吴鲁芹在退休后恶补这些作家著作的精神十分钦佩。

    吴鲁芹在书的前言中提到这本书的出版,他最在乎两类读者的反应,一类是研究当代英美文学或爱好英美文学的学者,即内行之人;二是对当代英美文学完全没有概念,完全没有涉猎的读者,即外行之人。他希望内行人觉得这本书有价值,外行为觉得这本书有意思,这本书问世后在两岸三地引起的反响,说明达到了他的期望。

    诚然一门学科有它的边界,但好的研究者往往可以通过书写使更多的外行人产生兴趣,同时也推动该学科的发展。相反,如今看大多专业学术著作,常常是内行人觉得毫无价值,而外行人毫无兴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1290-414862.html

上一篇:从一次误车说起并说开去----人的不安全因素与环境的种种耦合
下一篇:完全琐记
收藏 IP: 121.77.118.*| 热度|

4 郑融 陈湘明 陈安 sss123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