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绥阳
刀歌与稻米——(三)刀郎与柳永
2025-4-23 13:38
阅读:363

三、刀郎与柳永

诗经时代,因民歌兴起而“礼崩乐坏”,后有汉乐府。词来自民间,也是可唱的,如唐人写本敦煌曲子词,后才到文人手中。现有王重民校辑《敦煌曲子词集》162首,1952年后,王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

宋时,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流寓苏杭,虽有功名用世之志,却混迹于秦楼楚馆、烟花巷陌,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对市民生活也有相当了解,遂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宋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柳词,即位后转意儒雅,对柳永艳词颇为不满。一次,柳永应试,仁宗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于是柳永不第。屡试不中,柳永自称“白衣卿相”,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宋人严有翼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可见当时,艳词(淫词艳曲)是不入主流的。

什么是“淫词艳曲”呢?越剧《红楼梦》宝黛读西厢,林黛玉说:“胡说八道,弄出这淫词艳曲来调笑,混帐的话儿欺侮人,我可要到舅舅跟前将你告。”

柳词表现女性生活、感情,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并将俚词俗语、适俗意象、敷陈白描等艺术手法移植于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叶梦得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李清照说,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今人吴熊和(夏承焘的学术传人)说:在北宋重声乐的时代气氛中,光靠歌词是难以传之遐迩、雅俗共赏的。(柳永词)是得力于新声,即大量新兴曲调的。可见,柳词原是唱的。

也许受教于柳词慢词风格,刀歌也有唱白串联的长调,间杂雅典俗语、敷陈白描。

今人,刀歌也有一段不入“主流圈”的遭遇。2007年,40多位在京音乐知名人士召开“抵制网络歌曲低俗风格”的座谈会,发起抵制网络歌曲低俗之风、倡导网络歌曲健康发展的倡议。将刀歌《冲动的惩罚》作为反面教材,与《老鼠爱大米》、《大连站》、《武汉粗口》、《我爱人民币》、《你妈是我的丈母娘》、《我是你老公》、《坐在马桶上抽烟喝茶》等作品摆在一起,加以痛斥,理由是主题空洞、曲调雷同,毫无艺术创新性,没有心灵的真正感动。他们给的批判理由字面上非常合理,即歌词低俗、媚俗。

我们喜欢高大上的《爱我中华》,但也喜欢接地气的刀歌,这没有什么矛盾。这就有后来刀郎落泪告别等故事,也是说刀歌“不具艺术价值”的源头。并不是越“高雅”、越“不知人间烟火”、离大众越远的歌才是好歌。狭隘的审美,只能是狭隘的思想,导致狭隘的行为。无病呻吟的、口号式的、炫技式的励志歌,是不为大众喜欢的。要创造出的好作品,倾听的应该是大众百姓的声音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欲望,有实力让听众喜欢才是真实力。

不能将刀郎与柳永作简单地对比。他能达到文化史的什么高度,能否在音乐史上留下一笔,那要百年或几百年的沉淀后,才能说得清楚。但他和柳永相同的是,一是用音乐与歌声表达诗与情绪,诗词是能唱的,另一是他们的民歌为当时的所谓主流圈所不认可,而为井水处所传唱。

2013年后,刀郎淡出公众视野,隐居在苏州。他用6年时间研究各地的民乐。直到,2020年发行专辑《弹词话本》和《如是我闻》,20212月发行专辑《世间的每个人》,2023年发行专辑《山歌寥哉》。凭借歌曲《罗刹海市》再次获得广泛的关注、评价和传唱。这些专辑展示了刀郎在音乐上的进步和创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有人评价,说他为中国民乐(民歌)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山歌寥哉》爆红,也让许多民间的“刀迷”(又称“稻米”),掩饰不住对其音乐的迷之致爱。

《如是我闻》是刀郎20201120日发行的音乐专辑,它将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共三十二品,分为12首歌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佛语听觉体验。这一灵感来源于他的母亲,以便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佛教经典。刀郎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构思《如是我闻》,创作过程长达20多年,将评弹、昆曲等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说唱将《金刚经》融入到音乐中,使得佛教思想得以自然流露。

《世间的每个人》是刀郎在20212月发表的专辑,其的哲思在于个体生命,对它的理解也取决于听众的自我体验,而不像《山歌寥哉》那样上天入地,放眼历史。但个体与社会、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关于个体生命的思考是对社会及历史思考的基本出发点。因而,《世间的每个人》和《山歌寥哉》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待续,下篇:四、刀郎与冯梦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绥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049-14830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