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ihar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rihara

博文

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

已有 1637 次阅读 2025-2-15 23:24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家搬进了南山舍宅西806号小院,院内那棵老槐树高达三、四层楼,树干粗壮而挺拔,树皮上像是刻满着岁月的印记。每当初春来临,沧桑的树干便迎着春风吐出嫩芽,一串串银白色的槐花随风摇曳,在空气中散发出阵阵甜美的芬香。在那枝叶茂盛的高枝上,喜鹊们忙碌地穿梭其间,维修和构筑它们的巢穴。偶尔,也会有一些喜鹊筑巢时衔来的树枝或羽毛掉落到院子的地面上。夏日里,幼鸟孵化出来后,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老槐树那茂密的枝叶为小喜鹊们遮挡烈日和风雨。随着小喜鹊逐渐长大,它们开始在树梢间练习飞行和觅食。深秋时节,老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随风飘落,铺满了院子的地面。随着冬日的临近,喜鹊早已振翅南飞,老槐树的树叶随风飘落,令人感到有些寂静。但远望老槐树在凛冽的寒风中飘荡的树枝,挺立不屈,风采不减,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记得,我在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寒暑假期间,每当父母上班出走时,他们都会将院门从外面锁上。尽管院墙并不高,但我从未有过翻墙而出的念头。我常常倚靠在院墙旁,目光追随着那些在院外自由奔跑的孩子们,心中涌动着难言的羡慕。我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锁上的不仅仅是院门,更是对我的呵护。正是这份关爱教会了我在老槐树下尽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我静静地坐在老槐树的浓荫下,沉浸在学习查阅字典和阅读小说的乐趣中。书中描绘的世界远比院墙外的天地要宽广得多。我随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同踏上了梦想的旅程,穿越时空的界限,心驰神往地醉梦于那些未知的地方。我感激那段时光,我学会了自律和耐心,学会了在孤独中享受自由,也让我领悟到,快乐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追逐,更多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自小学三年级起,我便开始独自携带家门钥匙,往返于舍宅食堂,子弟小学和回家的路上。每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时,我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我家院子里,那棵随风摇曳的老槐树,似乎总在默默地等待着我的放学归来。有一次,在放学时的校门口拥挤中,我被顽皮的郭平同学撞倒,不幸摔成了骨折。我静静地躺在家中窗边的床上,微风吹拂,窗外的老槐树上,蝉鸣声此起彼伏。我抬头仰望,只见一只喜鹊伫立在老槐树的枝头上,那华丽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蓝黑色的光泽,尾巴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点头致意。喜鹊不时的发出清脆的鸣叫,似乎在倾述它的经历,或是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我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共鸣,仿佛我的心灵也随着那喜鹊的振翅而自由飞翔。

我的邻居是李阿姨,她是一位开国大校的独生女。李阿姨的家与我家之间隔有一段不高的院墙,这院墙不仅是两家的界限,更是我童年记忆中一道风景线。李阿姨经常站在院墙的对面,好奇地看着我在院子里独自玩耍。偶尔,她会和我聊上几句家常,分享一些生活上的点滴。有时,我也听到李阿姨在和我父母聊天时对我的夸奖,她的赞扬让我感到很开心,也让我的父母感到欣慰。

在动荡的那年头,许多家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我家也不例外。那段日子里,父母也未能幸免于难,父亲被专政队带走长时间未归,母亲被迫接受工宣队的再教育。那时,我常常看到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老槐树下,迷茫地望着那灰蒙蒙的天空上随风飘荡雪花。当其他人对我们避之不及时,隔壁的李阿姨却从未改变过她的态度,始终如一。“小博,你爸爸最近有消息了吗?你妈妈身体可好?”李阿姨隔着不高的院墙,那些简单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令人感到温暖。在那个年代,拥有红色背景的李阿姨本可以远离是非,李阿姨始终坚守着她的善良和正义。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院子里的老槐树上,那喜鹊的叫声更加欢快,槐花在春风中散发的香气更加浓郁。

67a3e03ba091f458a902ccf0083aac5.jpg

文革结束后不久,因工作需要,父亲被调至沈飞集团工作,母亲则在沈阳药科大学任教,我也开始了大学生涯。我家离开南山舍宅的那天,我凝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心中涌起无数的感慨。老槐树下是我童年的岁月,有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小学的第一步,正是从老槐树下迈出的。从幼儿时期的蹒跚学步,到树下的泪别,老槐树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老槐树下也承载了我少年时期无数的梦想和希望。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夜深人静,每当我感到疲惫,我都会不时的想起那段时光,那是我心里一片最宁静的角落,那里住着南山舍宅,住着我家院子里那颗载满岁月痕迹的老槐树,那里也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地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78-1473292.html

上一篇:童年记忆里的春天
下一篇:“本能与修养”是共同构筑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收藏 IP: 113.67.8.*| 热度|

8 汤敏骞 王涛 郭战胜 崔宗杰 赵凤光 谌群芳 郑永军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