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忠《不走运的苏达山》我以为是题目写错了,我只听说过完达山,不知道有个苏达山。那篇文章邢老解读为“不走运”,我看苏达山是“罪有应得”。
原因是:
1、有一个点子和写成一篇文章发表是两回事,灵机一动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点子,但写成一篇文章却需要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1957年夏天,马莎克和苏达山路过加州的时候,向理论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和实验物理学家费利克斯·玻姆(Felix Boehm)解释了有关V-A型弱相互作用的想法。”——看来只是个“想法”而已,或许他们没有能力或自信来确认其正确性,来与人讨论是讨教的,或让别人帮其判断他们想法的正确与否的,否则也许会马上写成文章发表。盖尔曼等能否说剽窃了他们的原创性观点?确实是个问题。
2、在生物学界,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里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但大家只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因为达尔文不仅比拉马克解释正确,而且参加环球航行,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详实观察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之上写成《物种起源》,所以拉马克不能说“不走运”。
3、启示:学者需要有理论自信,同时也需要扎实工作,有个点子或想法,与写成论文或著作是两码事,后者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邢老说“如果你有了崭新的科学思想和学术成果,那么无论如何尽快发表它才是硬道理。”不无道理,问题是,有一个点子或想法,还不等于就能马上发表论文,这需要有理论洞察力,需要进一步推理演绎或实验验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进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31-68954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