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平
大学设在乡村的弊端
2025-10-14 20:39
阅读:1471

有人说,国外的很多著名大学都建在乡村,发展久了就成了大学城。论者还认为,大学在乡村,环境优雅而安静,与喧嚣与浮躁的城市环境不同,很利于定下心来做学问。这种话搁在国外,也许有道理,但在中国,就不然了。

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导致诸多后遗症。但凡在乡村,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几乎是肯定的,其带来的问题既有学术/工作上的,也有生活上的。

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导致学术交流困难。教师和科技人员出差不便,外出开会不便,外面的人员进来交流也不便,日久天长,就有一种孤岛效应。里面的人不愿意出来,外面的人不愿意进去。最后导致人员思想闭塞僵化,学术停滞不前。

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导致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不仅考虑学术环境,也要考虑生活环境和子女的教育成长环境。乡下像样的餐饮业和服务业没有,像样的中小学没有。闲的时候逛街都没有地方。得急症的时候连大一点的医院都难找到。

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导致招进优秀生源。乡村环境对每年招来的新生更是心理上一道坎。这些学生大多从农村里来,本来指望着考上大学到城市里见识一下世面,却想不到又被打回乡村。这让人情何以堪?有些学生甚至报道第一天就哭着嚷着要回老家复习,待来年再参加高考。

交通不便和服务欠缺还导致学生培养方面的种种不便。不好找实习单位,或者在城里找好实习单位不好解决食宿问题。不便了解就业环境和工作单位,不便参加毕业招聘会。

更要命的是经常性的停水停电。我的经验是,台风天气也停,雷电天气也停,暴雨大风天气也停,用电高峰也停,频繁的故障更要停。水电一停,就等于断了大学的生命线,课上不了,实验做不了。只能在那里干着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进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31-1505952.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