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论文“货币化”倾向的危害性

已有 1357 次阅读 2025-9-20 09:48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常有人将科研论文比作“硬通货”。影响因子越高,货币的票面价值就越高。

事实上,现在的科技界的确存在一种对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崇拜,不论论文的实质内容和影响力如何,只要能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就可获得一片赞誉声。同样地,对于人才招聘、成果考核,几乎都是以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及引用次数等数量化指标)来衡量,尤其是在评判人员没有资格或无法对文章内容作出实质性的评价时更是如此。

其结果是科研人员将发表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当成了自己的科研的终极追求,为论文而论文,忽视了科研活动的真正目的及社会责任。

对于论文“货币化”的流弊认识,我们可看看齐奥尔格·西美尔对货币的分析。齐奥尔格·西美尔在《当代文化中的货币》中说道:“货币为直接的相互理解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它还提供了一种行为动机的一致性……”,“大多数的现代人必定把获取金钱当成他们大半生最近的目标而全力以赴,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生活中全部幸福与确定的满足感都与占有一定量的货币密切相关;货币从一种纯粹的手段与先决条件,向内生长成为一种终极目的。”“手段对目的的殖民化是任何高等的文化都有具有的主要特性与问题之一。”(费勇,吴燕白译,齐奥尔格·西美尔著《时尚的哲学》)

所以,我们的科研人员(尤其是搞基础科学的科学家),切记论文是科研的一种自然结果,而不是目的,不要把科研的真正目的(解决问题)异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31-1502761.html

上一篇:科研产出的“大小年现象”
收藏 IP: 113.58.83.*| 热度|

15 宁利中 郑永军 王安良 李志林 高宏 张忆文 崔锦华 王涛 范振英 钟炳 孙颉 朱林 王成玉 杨正瓴 钱大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2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