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计算语言学博士 希望在这里留下学术的足迹

博文

表音文字的活化石——青年人爱用网络语言的深层动因

已有 3603 次阅读 2014-5-23 22:32 |个人分类:Linguistic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凤凰网又发飙批判网络语言了。(http://culture.ifeng.com/a/20140523/40427835_0.shtml)

“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

翻译:我不是美女,没有什么太远大……

该文认为:这样的词汇完全是在糟蹋汉语,应该予以批判。

“现存的总是合理的!”青年人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呢?他们为什么不乖乖的用语文课本上的词汇呢?他们难道都是另类,都是故弄玄虚的?

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批判者们不愿意从年轻人的视角考虑问题,不从语言史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庆的学生不过在用汉字来记录生动的口语。汉字和数字充当了表音字母的作用。重庆方言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用普通话对应的书面语来记录,了无生趣。她甚至还可以用拼音字母来做此事,ou ba su minv只是打字太慢,声调不好写,受到限制。

当年阿卡德人就是用了这个方法,只是用苏美尔文字的一部分来记音,形成表音文字。日文的假名创制也是同样道理。说白了,青年人在用表音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口语。

历史总会重演,当文字和语音不对应时,自然会用部分常用文字的音 来记录真实的口语。

当然,从语言规范化角度来说,这样的用法问题很大,不便于交流。但是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来说,这种表音化文字雏形系统所代表的是一种正常策略。当我看到这生动的表音文字雏形时,看到这活化石,更加坚信了研究汉语史、语言史的信心。

只要存在方言语音和普通话发音不一致,这样的用法就难以消灭。即使表音文字也概莫能逃,想想欧洲诸多相近的语言,完全是用字母来拼写发音,那种明显的语音对应规律背后,实质就是记录的口语的真实的系统性差异。所以倡导语言纯洁、文字纯洁的大拿们,永远要批判下去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14-797140.html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一级Office
下一篇:NLP的机器学习策略反思——为什么有些任务就是上不去
收藏 IP: 223.65.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