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计算语言学博士 希望在这里留下学术的足迹

博文

Nature灵魂拷问:技术服务于谁?

已有 206 次阅读 2025-8-24 10:22 |个人分类: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一篇博文之前写了一半,今天看到Nature的评论文章,所见略同,于是乎,来完结此篇。

8月19日,Nature发表评论文章《为何美国的电动汽车如此之贵?》。看到标题我就乐了,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技术服务于谁?

image.png

原文链接:Battery prices are falling, so why are electric cars still so expensive?

我们看到,文章的意思是美国的电动汽车,在电池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依然维持高售价,而赞叹中国的电动汽车五菱宏光却可以做到不到五千美元的售价!(五菱开心,这样就上了Nature,而且宏光是老款)

而文章进一步讨论道,造成电动车高价的原因不明,但是希望政府主导,来提供给消费者低价产品。

这篇文章十分有趣,因为它不愿意面对基础性问题技术服务于谁?” 按照文意推理,技术理应服务于消费者。这好像是正确的,但是西方真的会这样做吗?

技术是服务于资本增值,还是服务于消费者?技术的掌握者是谁?是公司还是技术员?研发出一项新技术的“标准操作”,难道不是申请专利保护,融资生产,筑起护城河,卖高价吗?一项新科技的应用,往往不就是挣取技术代差所形成的新产品、新服务带来的溢价吗?

许多人说,西方的这套搞法,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高额利润促进科技创新”,增加活力!

但是,反过来想想,高额利润的买单者,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或者普通人的刚需。有钱人无所谓,但是普通人就很难购买这些高科技产品。

不止是电动车,手机何尝不是如此。便宜好用的手机,不几乎都是中国品牌所制造?

高科技,是以低价服务于更广阔的群体薄利多销,还是筑起高价高利润的“厚利少”?

看似是盈利目的、受众不同,底层逻辑好像越发清晰——能做在两种路线选择题的时候,优先“少做多吃”“厚利少。而高科技尤其适合“少做多吃”。

技术服务于谁?是其控制者吗?是开发者?是资本?

如果让技术服务于大众,是靠企业的自觉?还是开发者的自觉?还是政府的强制?

这在我们这里似乎不是问题,唯有西方去纠结。工业化和高科技的未来,一定在我们这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14-1498892.html

上一篇:暑期学院三届心得
收藏 IP: 222.95.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4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