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洪
对谢立诗友评论的回复
2014-6-22 19:59
阅读:4455
标签:谢立

         对谢立诗友评论的回复

          2014622日)

 

第一关于你这首七绝

七绝@咏长江

谢立

日夜奔流直向东,星移物换浪声同。
千秋廊庙江湖事,尽在渔樵唱和中。

 

你这首七绝,如果是按七绝仄起入韵是没有问题;如果按仄起,5字直应平第7字东应仄;但这些问题都不大,可能稍微有的是第一、二句有一点点合掌、粘之嫌(但不明显),“日夜、星移”都是描述夜晚,“奔流、浪声”都是描述江水;后两句差别大,就非常好,大气。也许是我的错误理解。

关于合掌之忌。同义相对谓之合掌,犹人两掌合十,乃诗家之大忌也。合掌多为实词。王藉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名甚噪而后学多有引之,然此联之类乃犯合掌之忌,当力避也。或有问者曰:既为合掌,安成名句?守朴斋答曰:犹有唐诸家名制,崔颢之《黄鹤楼》、杜甫之拗律,皆不足为法也。唐代格律虽初定,然尚多探索之中,其规制未成定格。故莫以唐人尚未定型之制奉为圭臬。况王藉者,南北朝人也,故安能以后是之规律之。吾辈当以扬弃之法继承前学,当弃者则弃,当扬者则扬也。诗之句法多用虚词以调节语势,或舒或缓或重或轻。虚词多同义,此虽非合掌,然用之太多,也当力避为佳。李商隐之: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其何须岂得方为始是,虽字面变换而乃嫌之同义,虽为名家,莫仿效之。然合掌忌之为何?诗之语言特点乃凝炼、浓缩,言约而义丰,孕大而涵深。有限之字句,欲使每字尽得其用也。若同义之对,岂不浪费乎?

关于黏滞之忌。此忌类乎合掌,上下句意近也。诗若舞也,舞之步法跨度宜大、宜跃,或见婀娜、或见壮伟,诗之句法也然。若上下句意近,其辞句乏张力,而其意境乏含量也,便显黏滞。黏滞之忌,非但忌于一联间,诗之各联间也当避之。概而言之,句间、联间之意当力求跌宕,拉开距离。然莫欲求宕跌而拉断义脉也。义脉贯通乃诗之最重。法书求笔断意连,语句虽宕跌而当其意一脉贯注也。

 

第二、关于我这首七律,你提的意见都很好,互相学习嘛。

但你提出①“石烂”一词中,“石”是名词,“烂”是动词,而“猪仔”就是一个名词,“石烂”对“猪仔”是完全失对的。这里你有所不知,“石烂”在北海是个景点名:“海枯石烂”,所以是对的。

你提出②“盈盈”是叠词,该当以叠词相对,以“呢唱”对之是不行的【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叠词对叠词】,后面的“独钓”对“依依”犯了同样的毛病。按照严格对仗你提的完全正确,但是为了保持意境,七律中也可以不对仗。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如:

杜甫148首千古绝唱中就有七律不对仗的(斜体)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关于对仗,既对仗又能保持意境是最好的,但是意境和对仗有时矛盾,意境更重要,因为诗是抒发人的感情,如果没有这种意境,可能形成死对。死对也是一忌。古代人观点:

夫对仗须工,此乃常识也。然天必对地,一必对二,雨必对风,工若《笠翁对韵》,村学究对课之死法也,学不得也。岳飞曰:阵而后战,兵家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拘泥工对,其对仗毫无生气,死对也。对仗欲活,其言虽易而其制也实难,当需学养、悟性,能宕开其思,或天上、或地下、或宏观、或微观、或仙家、或冥界、或古典、或今事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此非一日之功也。至于前贤言诗非关学者,乃大谬也。
   现代人更是不会死对。我的观点是保持大部分格律对仗即可,既保留了古体诗的优美,又有现代人不拘泥的现代诗的美。

 

关于③“天海色”对“似梦猜”,您的诗我看了几遍还是没能看懂,不知道您到底要表达什么?比如“沙温水”、“猪仔”、“矫潮”、“两夙”等词是何意思?“石烂盈盈随客磬”又作何解?)

我的意思是:诗如果写的太明白就不是诗了,诗一定是雾里看花,但是读了感觉美就可以。在这里,石烂盈盈随客磬”,就是“石烂”很开心的样子迎接客人的到来,但是这个景点其实就是海角里一堆标着“海枯石烂”的石头,由于客人太多,一会就看不到它了。

   第三,关于你提出(1)格律须注重。(2)用词须正常。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些旧体诗和现代诗“杂交”的探索,使诗歌有古体和现代的美。

关于乾隆没有流传诗词,一个方面是诗词的问题,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汉人在政治、文化、经济对满族的不满,特别是皇帝作为统治阶级,更是抵触,汉人反清一直存在,包括到民国,所以有一定贬低的成分在里边,不想读写听他的诗词,他的诗词好的也有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震洪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02-8056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