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第二届环境生态博士创新论坛词三首

已有 4707 次阅读 2017-1-3 00:37 |个人分类:作品|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创新, 博士, style, 生态, 贵州大学

第二届环境生态博士创新论坛词三首

                                       (王震洪,201711日)

20161217-19日,第二届环境生态博士创新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安黎哲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张覃教授,教指委副主任盛连喜教授、杨持教授、王仁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长安大学环工学院袁卫宁书记,委员张锋教授、委员王震洪教授,贵州大学生科院院长喻理飞教授,副秘书长刘耕源博士,宁波天河水生态章文军助理等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长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贵州省林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黔南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学院等院校院所的专家、博士生1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论坛开幕和嘉宾主题报告、二是博士生野外生态工程实训观摩、三是博士生论文交流并评选出论文汇报优秀奖、四是对环境生态工程学发展进行研讨并提出倡议。会议在完成四个议题后圆满结束。为了纪念这次会议,作词三首。

接贤宾@贵州大学

长阴天绛霞光里,楼榭成丛。

路中车水涌动,远眺如虫。

不画先成雅态,加花劲比京容。

贵安大道通天去,花溪婉,德正书浓。

古镇祥云飞阁,城月影心同。

少年研富派西东,意气发情悰。

树人真论会聚,今是匆匆。

来日才高八斗,数经毅力蒂红。

校新湖镜哈佛色,盟言在、学颖哪忡?

待到山涧烂漫,方信有初衷。

注释:

贵安大道:连接贵阳市-贵安新区-安顺市之间的城市快速干道,全长80公里,路宽60米,双向10车道。大道使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和两个大城市形成一个整体,对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大都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花溪:是贵阳市的一个区。该区以山美水美古镇幽而出名,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贵州大学坐落于此。

德正:德正楼,为贵州大学的一座教学楼。

古镇:即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有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该镇曾出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周恩来父亲、邓颖超母亲、李克农等曾秘密居住过。也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祥云:古镇祥云寺。

城:古镇周围的城墙。

哈佛色:贵州大学新校区为整体设计的建筑群,各建筑错落有致,颜色统一成哈佛大学建筑的紫红色,远处看去,有点像皇宫。校园内还有透明如镜的湖泊。

盟言:贵州大学为西部14所高校联盟的盟主单位。贵州大学希望经过8-10年的努力,达到目前北京师范大学这类型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折桂令@论文优

点轻狂,原是文长。

三顾才多,齐聚黔疆。

环境依依,屏波落柳,苏子眼馋。

要生态,何人重担?小荷先,路数多样。

京华霾光,长江水蓝,黄土绿妆。

苏子:指苏轼。苏东坡不仅是诗词大家,而且在宋朝很多地方做官,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也是中国古代10大美食家之一。用现在的话说是“见惯吃惯的主”。

醉花阴@花溪留客

变暖霜天南雁凑,雁阵西如綬。

甲秀坐南明,历世金言,讲透兴衰旧。

阳光煮酒黄昏后,有客来云游。

莫道不醉人,月透舷窗,秀色留他否?

甲秀:即甲秀楼。甲秀楼在贵阳市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甲秀楼有长联一副,道尽贵州山水和人文。

阳光:即阳光水乡。是位于花溪接待宾客的好去处。里边有湖光山色的包房,温室植物茂盛,人气很旺。

贵州大学校门

哈佛色的建筑

校园内的镜湖


  镜湖的一部分

远处是图书馆

校园一角

教学楼

教学楼

花溪如水墨般的风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02-1025014.html

上一篇: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环境生态博士创新论坛会议纪要
下一篇:初一法门寺
收藏 IP: 125.76.164.*| 热度|

5 李颖业 周金元 吉宗祥 蔡庆华 陈绥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