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中科综考会
一九五六年元旦,科学院签发文件,
从此综考会诞生,组建科考队不断。
组织全国专家学者,调查研究自然资源,
参加单位八百有余,专业上百人次二万。
从填补空白到区域开发,从局部开拓到全面发展,
综合论证单项研究并举,兼顾考察探索定位实验。
综合考察队员,远离亲人家园,
长期出差在外,为国为民奉献。
不畏酷暑严寒,不惧劳累危险,
徒步爬山涉水,南北日夜转战。
观察测定研究,历尽艰辛苦难,
汗水洒遍大地,默默无悔无怨。
数十年来,南征北战,
遍踏神州,万水千山。
西北荒漠,青藏山原,
东北边陲,西南群山,
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南方丘陵,北方草原。
万里长江滚滚,九曲黄河流缓,
喜马拉雅巍峨,雅鲁藏布急湍,
昆仑山脉连绵,纳木错湖潋滟,
天山南北无垠,千里戈壁浩瀚,
青海湖水荡漾,巴颜喀拉蜿蜒,
澜沧江水滔滔,横断山区绵绵,
大兴安岭葱郁,黑龙江水滚翻,
呼伦湖水耀金,锡林河水潺潺,
十万大山盘亘,珠江之水湛湛,
大巴山区崎岖,洱海滇池碧蓝。
业绩一帜独树,成果累累突显,
论文报告无数,资源学科创建,
科普译作甚多,专著图集如山,
获奖项目丰硕,成就突出昭然。
为国家计划布局,为区域提出方案,
为加速基地建设,为合理开发资源,
为整治生态环境,为促进经济发展,
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
注释: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之后,更名为“综合考察委员会”。1972年,撤销综考会;1978年恢复重建,新名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9年再次被撤销,并入地理所,名称为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9年12月23日,是综考会消逝二十周年之日,特写此诗,以兹纪念。
综考会第一、二届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兼任,第三届主任为孙鸿烈。
综考会组建的考察队,前期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考队、中苏科学院云南紫胶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考队、中国科学院新疆综考队、 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考队、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考队、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考队、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考队、中国科学院治沙队、中国科学院西藏综考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考队、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紫胶考察队。后期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托木尔峰登山科考队、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横断山区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综考队、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综考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喀喇昆仑-昆仑山区)综合科考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等。
设置的研究室先后有:农林牧资源研究室、综合经济研究室、水资源研究室、矿产资源研究室、综合动能研究室,综合研究室、生物资源研究室、土地资源研究室、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室、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工业布局研究室、气候资源研究室、林业资源生态研究室、农业资源生态研究室、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资源战略研究室 、遥感应用研究室、科技扶贫与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室等。研究台站有: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九连山森林生态试验站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有: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植物、草场、畜牧、林业、农学、农业气象、水文、水能、水利、水工、地下水、地质、矿产、煤炭、工业、交通、能源、电力、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生产布局、测量、遥感、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等。
综考会先后组织过34个综合科学考察队和13个专题科考组,以及6个科学试验示范站(点),大约有850多个单位、上百个专业、约2万人次参加,考察地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先后在综考会工作过的人员达1100多名。
综考会共编写出版科考著作310卷,学术著作和科普丛书94卷,画册及图册18部,外文及译作24卷,主持出版了6种科学刊物。并荣获有14项国家奖,53项省部级奖。
综考会第一、二届主任竺可桢
综考会第三届主任孙鸿烈
综考会会址(1956-1960年,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3号)
综考会会址(1960-1963年,北京市东城区沙滩松公府夹道6号)
综考会会址(1964-1999年,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3号九一七大楼)
综考会会徽
纪念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科研成果展览
综考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品
综考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品
综考会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杜占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64-1479489.html?mobile=1
收藏